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赞一句清华大学,继续好好地搞! 精选

已有 13444 次阅读 2011-2-25 22:47 |个人分类:事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博士, 清华大学, 宝贝, 副教授, 大姑娘

  70年前的清华大学就已经是国际一流大学,后来当然也还可以,至少位于宝岛台湾的清华大学也还国际着,只是大陆的这个距离一流渐行渐远,直到成为三流以下。而今天的清华则马上就要成为国际一流大学了,扳着指头算日子,好像离宣布成为世界一流的那一天差不几周了。
   
  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确实能当世界一流,清华大学又有一则消息从教育部(为啥去教育部发布?费解)的发布会上传来,那就是彻底取消博士生导师评聘制度(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2/244319.shtm),所有副教授都可以直接招博士。
  
  应该说,尽管副教授(乃至助理教授)带博士生在海外发达国家的大学里都是常事、常识,但是,中国的大学却屡屡在这个问题上欲说还羞,即便校长的博士学位都是跟海外的副教授拿到的,国内的大学也只有少数乃至极个别的副教授经过学校的层层特批才能有带博士的资格,即便如此,很多也只是副导师罢了,而99%以上有博士点的大学则把这个资格当成一个未出嫁的大姑娘一般,宝贝得很,就差象山西人一样把她拴到楼上了(山西人可别生气)
  
  可以这么说,大学不让副教授(乃至助理教授)指导博士,简直是愚蠢透顶!愚不可及!
  
  更加糟糕的另外一面在于全国范围内一直在大批扩招博士,于是使得原来的博士生导师不堪重负,一个导师带70个硕士生博士生的情况屡见报道,现实中俺们也认识几个这样的牛人。
  
  对于副教授可以带博士这个常识的认知,清华大学还特别给了理由:“近年来学校副教授的水平越来越高,学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突出,其中很多人都具备了指导博士的能力。很多年轻学者处在年富力强,最能出成就的阶段,但因为博导评聘制度的束缚却迟迟不能带博士。”
  
  依我看,这个理由给得都多余。因为那些话也是常识,还以为大家真不知道呀!
  
  好在清华大学的人知道这样的现状且愿意采取行动让副教授招博士了,虽然对于我们沉疴多年的教育系统来说,即便是回归常识,改变也还需要时间,不过,迟来也比迟迟不来要好得多。
  
  其实,师多生少可以促进弱势学生群体的自主选择,这更是大好事,我相信有些学生可能会奔了钱去(跟这个老师发的补贴多,跟那个穷导师不给钱),但是,更多愿意有个更光明学术未来的学生会奔了有学术希望的导师去。
  
  博士招生的总量是教育部确定,而在内部的分配则由学校决定,下一步也许会产生冷门学科的招生困难。研究学问这个东西,如果完全由市场决定也不见得是好事,所以,怎么保证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确保一些冷门学科的持续发展,是下一步值得考虑的问题,应该会有机制保障。而学术一流却无钱的导师招生问题,也可能会使招生矛盾更加突出。
  
  今天的中国教育界还有很多常识需要补习,不过我相信未来,只是期待着美好的未来能够再早一点降临这个多灾多难又满怀希望的领域。
 
  【“好好地搞!”是李鸿章那句著名合肥土话口头禅的缩略版,俺们在合肥待过几年,知道这话很给力。】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416537.html

上一篇:如果我国的科技奖项由申请制变成推荐制
下一篇:要成为一流大学,先从常识性做法开始

65 杨秀海 孙学军 王号 刘全慧 罗汉江 李学宽 逄焕东 郑波尽 吕喆 王晓明 徐耀阳 董志刚 王季陶 许培扬 佟冬 薛常喜 刘广明 廖聪维 马红孺 牛丕业 刘立 王随继 杨远帆 刘博 赵凤光 程丝 陈绥阳 张亮生 石磊 阎建民 李万峰 蔡津津 黄安年 何士刚 桂耀荣 陈龙珠 蒋永华 钟伟 王修慧 赵明 吴景鹏 赵豪飞 黄晓磊 张乾兵 刘颖彪 张骥 吕佳龄 毕硕本 徐迎晓 张树风 水迎波 周建锋 魏晨 贾伟 杨月琴 张玉秀 行敏锋 翟远征 xqhuang xuqingzheng xchen dulizhi95 iamahorse78 dreamworld jlx1969

发表评论 评论 (10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