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今后应以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看望的次数作为衡量科学家水平的标准

已有 4408 次阅读 2011-2-27 07:54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科学家, 评价, 评级, 操作性

  每次看到大科学家们的一生事迹,都有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看望或者接见等事件列举。
  其实,就大科学家的评级问题,应该出台一个规定,按照看望或接见的次数作为区分科学家“大”与“小”的标准。
  当然,看望的权重应该更大些,毕竟是自己不需要动,而被接见的权重可以是看望的一半左右,毕竟是自己要舟车劳顿的。
   
  另外,还应该减去申请被接见而被拒绝的次数(计算上权重),当然,被拒绝的人很多不出来声明,这个稍微有点操作性上的问题。
  
  现在,小科学家们数论文比较高下,大科学家都不得了,发论文(金声玉振)和不发论文(三年不鸣)贡献都很大,所以很不适合用数论文的方式进行比较,我开发的这个新方法具备很大的创新性,且一旦出现这类情况,科学家们都在第一时间就乐颠颠地出来声明,所在单位也会随即发报道在网站上,找个网络爬虫一下子就找到了,所以,在操作性方面一点问题都没有。
  
  当然,这里只列举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属于“正”国级的干部。省级科学家可参照该标准执行,省长和书记以及过往的“正”部长前来看望,得分多少,如果是超过“正”省级干部的中央大员,则权重再根据情况显著增加。权重最大的则为非京畿大科学家受到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看望,建议比在京籍大科学家被看望的权重设置得更大一些,具体多少,搞评价的学者可以立个500万的项目研究一下。
  
  我想这个idea一举解决了中国大科学家评级评价的根本问题,能否申请今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望大家积极推荐,这里鞠躬致意了。到时候我一定亲自去看望推荐我的人。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416890.html

上一篇:先用住房交通把北京全堵死,然后就有办法了
下一篇:首先是不同然后是创新——先从不创新的工作开始做起

20 马红孺 曾庆平 王号 赵明 王修慧 张欣 吕佳龄 徐明昆 孔晓飞 刘建彬 杨月琴 化柏林 李永丹 尤明庆 曹广福 xqhuang zzjtcm hangzhou 侯振宇 yuxhenry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