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从杨振宁先生现在写文章署名两个单位谈起

已有 8968 次阅读 2012-6-8 05:55 |个人分类:事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杨振宁, 科学, 文章

  当一个人退休后还继续发表论文的时候,是否还是会署名他原来供职的机构呢?

  我想一般情况下应该是这样的,因为你总不能因为退休就不再有一个机构,署名自己家的地址,那显得似乎“民科”了点。

   今天看到杨振宁先生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办的一个叫做“高等研究所通讯”的电子刊物上写了两篇回忆类的文章,应该不属于论文,他的署名是两个单位,一个是大陆的清华大学,另外一个则是香港中文大学,我想他现在的单位应该有两个。而之前他退休的那家美国大学(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就没有放在文章的机构名称里。

  如下

   题目: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作者:杨振宁12

  1,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4

  2,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我知道从美国回到大陆工作的不少华人教授,很低调的,原因是他们还是希望能够拿到美国那边供职大学的退休工资,所以,选择在50多岁的时候回大陆找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工作,但是美国那边还是有点舍不得放弃,毕竟,马上就面临退休(或者选择在最早的时间办理退修手续),退休工资毕竟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为什么不要呢?而大陆这边退休时间则可以尽量延迟到最晚,或者自己在美国确属教授而不是副教授或助理教授,大陆的机构会格外开恩给出相对大陆教授更晚一些的退休年龄。

   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选择在美国那边退休后再返回大陆工作呢?要知道,等到退休,年老珠黄,恐怕大陆这边的大学或科研机构也没有兴趣延聘了——大陆机构并不真傻,也想趁着对方还有点利用价值的时候用这些个先生。于是,很多人选择50多岁这个时刻回来,美国的职位不放弃但是也接近退休,而大陆这边则可以有一个辉煌的开始和延续,等于延长了10几年的学术生命,这个在很多教授心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优惠。

   而杨振宁先生当然不同,即便他80岁从美国回来,要高聘他的中国大学也多得是,而且都可以保证工资比美国在职时还高——谁让他是华人里唯二最早获得NB奖的人呢?

   香港中文大学怕也一样,其实,如果杨先生自己愿意,台湾那边也还可以兼任一个职位,我去年访问台湾,在席间谈及杨振宁先生,台湾的学者们也是一堆关于他的82-28的笑料故事,当然,是善意的。

 

  又想到我们的规则,虽然有句老话说“有规则必有例外”,但是,我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例外象渔网的筛子一样大,甚至比规则还要大。现在,在汹汹众议之下,很多教授已经噤若寒蝉了,但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结束的迹象。

   也许,我们可以宽容一点,比如对于杨先生这样的NB奖级的有所宽容,而对于非NB奖级的则不予宽容。

  甚或干脆都宽容了去,让来自美国的华人大学教授们领着美帝国主义的退休金在我国全职工作,而寄希望于未来50年后规则的重建与遵守,这倒兴许是个现实主义的态度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579792.html

上一篇:2012高考作文,要不要俺也来做一题?
下一篇:从“隔皮猜瓜”试论中医与现代医学之差异

9 张红光 刘旭霞 刘全慧 曹聪 李伟钢 曹广福 MassSpec1688 yxh3161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