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红楼梦》危机的终极表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已有 29730 次阅读 2013-5-11 17:35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红楼梦

  几乎一切名著都是“突发灾难性事件以及应对”的过程描述,《包法利夫人》是这样,《西游记》也不例外,《特洛伊木马》也是如此。

  如果突发事件应对得比较出色,则作品最终成为喜剧;反之,就是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从应急管理的角度看,其实也许更有道理。而在我们熟悉的作品里,《西游记》是典型的喜剧,而《李尔王》、《水浒传》则是悲剧。

  在所有的悲剧中,红楼梦的悲剧是早就注定的,一家子的命运都寄托在宫里有人上面,一旦这个人消失,则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则早就注定了,这一点和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有着巨大的差别。

  突然就想到了一首歌:最后一场电影,分离早已注定。是潘美辰的歌吧。

  其实,即便元春不死,元春失宠,其结局也是一定的,没有第二个结局。

  但是,什么才是危机的最高状态,红楼梦里的那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是最悲伤的了吧,虽然曹雪芹的原意无法准确找到了,但是,在一家子都品尝了家族破落的结果之后,所谓的兰桂齐芳总好像是有违作者原意的,这样的亮色在《活着》小说里就有充分地展现,但是张艺谋改编的电影《活着》就保留了一家三口,与小说里只剩老头一人赶着一头牛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就很有差别了,正如黄蜀琴处理《围城》让方鸿渐回归老家与小说里他被孙柔嘉赶出家门而踌躇着不敢或无法回家的处理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猜测高鹗也许是电影导演出身,不愿意在观众离开影院时依然带着悲伤的情绪,而硬要增加一点亮色。

  

  我看王蒙在自己的红楼梦评论文章中提到他的一个观点,认为“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其实并非是一无所有,兰桂齐芳也是一种表现模式,我认为这纯属瞎掰了,尽管你可以论证白茫茫的下面暗流涌动,但是从形式上审视,就是一种苍白下的孤独,而不是闹市里的孤独,那样的表达红楼梦的前半段已经很清楚了,在众多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追求里,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孤独着吗?还需要后面的兰桂齐芳来再一次地对比出孤独吗?

  所以说,高鹗的续书里的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一点为他解释是没有太大新意的。

  看电视剧或者电影的《红楼梦》甚至看越剧王文娟的简易版《红楼梦》,在最后那一片片的整体死亡和分离里,感受着每一次的不同,对于心灵而言,是折磨;对于艺术本身,是完美。

  所以,我们在《红楼梦》里不断享受着悲剧带来的感情上的极致快感,但是却无法将自己代入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中去。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688843.html

上一篇:今天开始,发布系列博文:《红楼梦》中的危机管理
下一篇:《红楼梦》中的危机发展:秦可卿之死

10 孙平 刘建兴 陆俊茜 武夷山 苏德辰 赵美娣 翟远征 yxh3161 zzjtcm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