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ye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yewei

博文

科幻年代的怀旧情结 精选

已有 4667 次阅读 2011-6-21 09:5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在不久以前的过去,2010年乃至整个21世纪都是作为科幻小说中的年份出现的。比如,我小时候最经典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21世纪的几个小孩子在讨论饮食,一个小男孩说:“过去的时候,人们吃动植物的尸体为生。”另一个小男孩惊讶地说:“天哪!是像动物园的老虎吃鸡一样撕碎了活吞吗?”一个小女孩说:“不是,他们把尸体切碎了烧菜吃,我爷爷吃过那种东西。”后来老师总结说,我们现在能够吃上纯人工制作的现代化食品,多亏了英明领袖领导下的四化建设,等等。

今天,进入21世纪的我们发现,怀念动植物尸体的20世纪遗老遗少越来越多。比如,2010年5月的《读书》上就刊登了一篇论述纸书与电脑的怀旧文章,引用欧阳修的“三上”说,读书的乐趣就在于上厕所、躺在床上都可以读,电子书不能满足这个需要;纸书可以随手乱画,电子书则不行。另一个怀旧的例子是在我上编辑培训课的时候,备课最认真的老师是来自于三联出版社的夏丽英,她每次都带来足够一卡车装的各色各样的图书,让大家欣赏图书装帧的美妙多姿。最近她也带来一个手持阅读器,不过是当做反面教材:“电子书没有颜色,没有那么多装帧花样,所以永远做不成纸书的效果。”夏老师这样说。


枕上厕上马上读电子书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讲过的一个故事,咸丰年间的汪曰桢因为戴着国粹的眼镜,认为西洋的玻璃镜不如传统的铜镜照起来面目准确清晰。这种以己之短克彼之长的论述,让人一读之下便能感到其中的强烈情绪,然而写作者既然是一位刚接触电脑半年的老先生,想必很多功能尚在探索中,我正好也是从纸书编辑专业到电子书编辑的,正有经验可以交流。对于电子书不能满足随时随地阅读这个指责,除非把电子书局限在台式电脑上才能成立。新上市的Ipad在微薄上的宣传语正是,唯一不会掉到马桶中丢失的家用电器!其实按照电子书形制重量功能来说,轻盈、易携正是在枕上厕上阅读的最佳选择。试问,纸书如果在卫生间失手掉落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亚马逊Kindle今年年初就特意推出了一款防水的阅读器。

在枕边放一个装了几百本书的阅读器,总比菊香书屋那种“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的感觉好得多吧?更何况倦极关灯以后,自发光的阅读器不必说,E-Ink的阅读器也配有照明灯或者背光,拥书入眠终于借助现代科技成为事实。

至于说在图书上做记号、做标签、做笔记等功能,各种阅读器都有,而且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对于那些经常忘了哪段笔记、哪本书放在第几层书架的读书人来说,有一个具有搜索功能的阅读器是超乎意外的礼物。那些格外爱护图书,没有给图书折角、涂鸦习惯读书人,改用电子书的标记功能之后,反而会肆无忌惮地乱涂。

纸书的怀旧者唯一没有提到的场合是马上,这是电子书自由驰骋的一个领域。只要不是自己开私家车,地铁、公交、飞机,各个场合,电子书都比需要两手翻阅的纸书方便得多。电子书反对者提出的理由竟然是,只要手机中有游戏功能,乘客就宁愿玩植物大战僵尸也不肯读书。对此我只能说,爱玩游戏的人,给他纸书也不会读,但有了电子书,反而会激发他的探索兴趣,就我个人来说,一年来读过200多本书,大都是在地铁上单手摁键翻阅的。

对于埋怨电子书没有颜色的读书人,E-Ink的彩色版本国外早已上市,只是价格还比较昂贵,如果目前等不及,又不追求纸质书的反光效果,那就用自发光的阅读器试一试吧。那种能发声、有动画、图片随意翻转的奇幻效果,除了3D电影,还真没想到什么材质能达到这个境界。不用担心图书美编会因此失业,相反,多媒体互动功能大大扩展了施展才华的天地。


怀念马车与墨水瓶的时代

《世界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克谈到低碳的问题时,没有正面回答说节俭是否是解决能源、温室等危机的正确有效途径,而是转而谈到19世纪末马车给伦敦带来的危机。当时因为人口膨胀,马车增多,街上布满了马的屎尿,以至于科学家论断说,伦敦的人口达不到400万就会被马的排泄物淹没。随后人类发明了汽车,奇迹般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2008年奥运会前,国内纸厂因为污染严重纷纷下马,纸价上窜,国内出版社无不面临成本危机。紧跟其后,亚马逊Kindle销售超越纸书的消息传来,我们发现,拯救纸价危机的发明大兴了,而且到来得适逢其时。用积极巧妙的发明代替克己的节俭,变堵为疏,确实是符合人性的正确之路,如果不是唯一的窄门的话。

1991年,山东大学教授萧涤非去世之后,导演看中了他的书房,当做片场,因为书桌上摆放着三个墨水瓶,这是一个墨水瓶时代知识分子的象征。仅仅六年后,王小波去世时,家人也整理他的遗物,在电脑中发现了《黑铁时代》的未竟稿,这是一个电脑时代知识分子的象征。两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相距如此之近,相互交错。我们的国家步入近代之后,速度发展快得惊人而又极不平均,因此一直像在时空隧道里穿梭。20世纪80年代急赤白脸辩论的论题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讨论的问题。因为失去得太快,怀旧的人很多,有的怀念马车,有的怀念墨水瓶,现在最流行的是怀念纸书,尽管这些怀念对象还没退出舞台。

http://www.xhsmb.com/html/2011/02/24/112132124420.html

新华书目报.科技新书目 发表日期: 2011年02月24日

写于2010年5月,发表时有删节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5279-457570.html

上一篇:真假难辨的伪书
下一篇:科普翻译的文风切片研究

9 谢鑫 武夷山 刘洋 刘艳红 张玉秀 郭桅 陈斌 赵凤光 梁建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