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ucation 哲学,教育,计算机,金融工程。不分文理工科。

博文

软件开发人员的收入概况

已有 15399 次阅读 2011-8-14 10:37 |个人分类:计算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软件开发

 一 职业介绍
 
  这个职业是一个竞争性职业,双向选择,户口,海归,学历,干部身份,钱权背景都作用不大,
  是少有的凭个人能力吃饭的行业。
  竞争性职业如果没有垄断保护,普遍工资很低,比如双向选择招收的建筑工人,营业员。
 但是软件开发的技术门槛高,即使拿到专业学位也需要不断更新专业技能。
 收入尚可,但是比不上垄断国企和官员的灰色收入,而且很辛苦。
  因为辛苦,而且中国人也几乎没有什么原创产品和技术,软件开发在中国无法作为长久职业,
  在美国可以干到老。
 
二。软件开发人员大概收入
 
按地区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部分软开人员工资在5000~10000,其他城市收入较低。
按项目来源分,给国外作外包软件,或者在外企开发收入比较高。
按工作年限分,一般应届生3000左右,3年以上5000左右,5年以上的会高一些。
 
 
三 大陆的枳出国就成了橘
以中国人的数学基础好,密集的人口资源来说,中国人有开发软件得比较优势。
但是由于官本位的管理体制,关系重于科研水平,科研浮躁,干活的累个半死,名利都归搞关系的,
国内的大学,研究所,基本上没有人长期搞开发。
体制外,金山,阿里巴巴等稍好一些。
 
中国人在体制内虽然不愿意从事艰苦的开发工作,但是理工科的出国后,或到了体制外,没关系可搞,
没部委经费可申请,于是老老实实干活,转向软件开发相关职业。只有软件开发人员缺口大。
在欧美,一般软件开发人员年薪7-12万美元,在理工科里面算最高的。
医生律师那种高收入职业,外国人进不去。
 
对比印度,印度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1/3,
但软件开发人员收入大概是数千美元/月,也高于中国。印度这样一个落后国家,其软件开发水平和规模远高于中国。
 
大陆的枳出国或者到外企就成了橘,台湾也长橘,大陆土壤里就不长橘,那有什么办法?
橘子可以买,也可以那啥,1992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美国人:我们是在和小偷谈判。[1]
 
四:关于科研经费效率
 
尽管软件安全形势严峻,我国政治上经济上都有高额投入,也有人力优势,只有中国的科教单位有事业拨款,
压制私立大学对公立大学垄断保护,有大量科技计划,985,211,863,核高基,国家地方各种点面基金,都是国家出钱,
 效率低。
我国在这个行业落后,做出一点相对非主流的东西,比如方正汉字排版软件,比如计算机证明
个别数学定理,就可以拿到国家最高科技奖。
 
私营企业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效率高。BILL GATES创业只有2000美元,IBM,HP,google,苹果,
Facebook,CISCO,ORACLE,。。计算机公司(大多数软件为主),过去和将来,几乎都是穷人从地下室,学生宿舍
做到世界领先的,没有国家扶持或者科研基金一说。
 
 一个自发的创新体制(相当于科学网里起的民科)比任何国家科技计划和扶持都更有生命力。
 
 
 
 
 
 
附录1:美国各行业平均收入http://news.163.com/11/0518/00/74A1HQ7300014JB5.html
美国劳工部发布的职业就业与工资情况年度报告 :
从收入情况看,全美各个行业平均年收入为4.44万美元。除管理岗位外,从事法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职业、建筑设计与工程业者以及医生和金融业者的收入较高。
报告还显示,美国就业岗位90%以上来自私营部门。在公共部门中,联邦政府雇员的逾五分之一在美国邮政系统。

这份报告统计了包括全美22个主要职业及近800个细分职业,是美国政府公布的关于美国职业就业与工资情况的最全面的报告。

 
 

自2011年初,CSDN在网上发起“2011年软件行业技术人员薪资大调查”以来,引起了广大开发者们的热烈反响,短短两月时间内,近万名开发者提交了调查数据。尽管这只是中国百万开发者大军的一小部分,但他们所在的行业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软件的产业链,他们的职位几乎代表了一个软件团队体系的每一个层面,而且 “一叶知秋”,所以透过这些调查数据和变化,我们或许可以一瞰中国软件开发者的普遍生存状态,甚至可帮助开发者,更准确地定位自己在产业内的坐标。

2011:程序员的日子不算差

相信每个开发者在回忆当初高校毕业,加入滚滚求职大军的情形时,都能记得那番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闯荡世界的豪情。而在经济社会,判断成功的可量化方式无疑是薪资了,尽管有点世俗,但暂时也找不到更好的标准。那么现在,中国的程序员们,总体收入水平如何呢?首先我们看程序员们对薪资水平的满意度。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程序员(近73%)对自己的薪资并不满意,这种普遍不满意的情绪有多少是主观预期过高,多少是客观生存环境造成的呢?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的考察。

我们按月薪大小把收入水平划分为四类:低收入(小于2000元)、中等收入(2000~5000元)、中高收入(5000~10000元)、高收入(大于 10000元)。从调查数据看,来自中国17座重要IT城市的开发者们,占据绝大多数的是月薪2000~5000元,它在13个城市占据最高的比例,其中排前3名的是沈阳(67.5%)、济南(65.8%)、珠海(62.5%)。而北京、上海、深圳的开发者收入水平相对高些,这三座城市占据绝大多数的是月薪5000~10000元的群体。

 

如果仅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月平均1753元),其中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月平均2417元)。这两年国家经济相对比较稳定,估计2011年的情况也差不多。所以总的来说,2011年的中国程序员群体,在所处的城市里,和其他居民比,算相对收入不错的了。

当然也有生存环境堪忧的, 我们发现月薪少于2 0 0 0 元的群体, 主要分布在济南(15.8%)、西安(13.8%)、青岛(12.7%)、武汉(12.6%)。

而如果以月薪10000元(及以上)算高薪,排名前列的则是上海(26.9%)、北京(20.6%)、深圳(14.7%)、杭州(11.3%),杭州程序员群体的崛起令人关注,说明杭州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成就卓著。再回过头来看程序员的薪资满意度,我们通过交叉分析发现,程序员的满意度确实和薪资大小相关,收入越高,不满意的比例越小。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哪个收入群体,都超过50%以上都表达了对当前薪资的不满,说明尽管日子过得不算差,但中国程序员们的幸福感普遍不高。

 

最佳跳槽次数,最好不超过3次

跳槽,一直是程序员们在职场生涯里所面临的热点话题。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带给你更多的视野和经历;另一方面,会降低你的企业忠诚度和所在企业平台的积累。所以很多开发者往往会面临是否跳槽的煎熬和苦恼。那么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资薪和跳槽此数存在潜在的规律吗?

 

从上面的“薪资/跳槽次数交叉分析表”,我们发现在四个收入群体中,“少于2000元”和“2000~5000元”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未换过工作,而从收入高于5000元的群体开始,有跳槽经历的人数显著加大。从工资高于10000元的高收入群体看,我们发现有3次跳槽经历的人占据最多的比重,达到 24.6%,但从第4次开始又急剧下跌到10.3%。所以从这样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凡是有一定收入水准的开发者,基本上是有跳槽经历的,但跳槽的次数越多,并不绝对保证薪资高。数据显示跳槽次数存在一个“天花板”——3次。看来适度的跳槽有利于经验和技能的提升,但如果跳槽过于频繁,则不利专业的积累,自然在薪资上提升的空间也不大了。

技术菜鸟到牛人的距离,5年是分水岭

  

再来看工龄和薪资的具体量化关系,我们发现工作1~2年的开发者,工资在2000~5000元之间占据绝大多数,而工龄超过2年的,大多数人的收入达到 5000元以上。 同时我们发现薪资在5000~10000元群体在10年以内都基本处于一个稳定状态,没有明显增幅。而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是,前5年的人数增幅明显加快,但之后几年一直均处于稳定状态。

  

所以,“3年(月薪5000元)”、“5年(月薪10000元)”是两个关键的分水岭。凡是月薪5000元以内的,随着工作年数的增加,人数递减;但随着年数达到3年后,月薪5000元以上的群体,人数开始显著递增。这不难理解,因为工龄的增加,开发者的工作熟练程度也越高,所以自然薪水也就高了。而工龄超过“5年”达到月薪10000元以上后的高收入群体,随后也基本开始保持稳定了。这说明,岁月对于技术开发者的薪资,同样存在一个瓶颈,并不是无限制正比例上升的。由此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中国软件行业,一个程序员菜鸟发展到业界认可的“熟练工”大概是“3年”,而“技术牛人”所需要的成长时间,大概是 “5年”。

什么工作最赚钱?——不上班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随着信息化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渗透,所从事的细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市场前景,已经成为决定开发者收入水平重要因素。那么作为开发者,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哪个行业的软件公司最有发展前景呢?调查结果令人诧异——自由职业者(SOHO)收入水准最高,超过30%的SOHO 月收入超过10000元,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比例更是超过84%。但细想也在情理之中,有勇气做自由职业的开发者,往往具备超高的技术水准和丰富的行业积累。

 

再看具体的细分行业,高收入开发者比例最高的领域是欧美外包(21.4%),看来中国软件本质上离“中国创造”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其次是原厂商(17.1%),这里的原厂商指的是诸如微软、甲骨文、IBM等软件巨头,其员工收入高并不意外。排名第三的是移动和手机应用(16.9%),这现象令人欣慰,毕竟未来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从调查数据看,最不合适介入的是教育行业,小于2000元的低收入者比例接近15%,月收入小于5000元的接近65%。教育产业在国家属于公共资源,被严格管理,介入门槛比较高,再加上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单一教学导向,不容易衍生丰富多彩的信息化应用。此外,餐厅零售行业也是开发者需要谨慎选择的,低收入者10.87%,小于5000元的接近71%。不过餐厅零售业不像教育那样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所以从乐观的角度,说明这个行业的信息需求没有充分挖掘。

开发语言,选谁都一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语言、平台对于开发者来说,如同披荆斩棘的利剑。尽管对于顶尖高手来说,达到了编程思想、方法论层面的炉火纯青,可鸟瞰一切平台和工具,但对大多数初涉软件行业的程序员来说,熟悉哪种语言、开发工具往往直接决定了当下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准。从调查数据看,绝大多数开发者都使用 JAVA,达到45.3%之高,其次是C#、C++、C、.NET、JavaScript,它们相对比较均衡,基本在25%左右(注:很多开发者往往实际会使用一种以上语言)。我们发现,C#、.NET开发者中,小于5000元的比例最高,基本在55%。但不能因此说C#、.NET没有前途,因为另一数据发现,所有的语言,在5000~10000元的群体里,比例竟然惊人趋近,基本都在30%~40%之间,这说明不管选择哪个平台,只要达到“熟练工”水准,收入不会差太远。至于一些语言的低收入群体比例偏高,这和它容易学习,适合编程菜鸟上手有关,因为我们同时通过交叉分析,注意到工龄2年内的 C#、.NET程序员小于月薪5000元收入水平的比例竟然高达80%左右,而工龄超过3年后,这个比例开始明显下降了。

 

再看高收入群体,我们发现在使用Erlang、Perl、Scala技术的人中,高收入人群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1.2%、36.7%、36.4%。但我不建议大家一窝蜂地去学习这些语言,因为同时发现它们的样本量极低,分别是17、98、11,远小于近万份的总样本量,看来主要是物以稀为贵,会的人少,自然收入就上去了。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11年04期


[1]吴仪谈判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99407/7059710.html
【2】程序员真的是吃青春饭的吗?(献给即将进入职场的程序员们)
又有学生问我:程序员真的是吃青春饭的吗?我是不是做到三十岁就该考虑转型了?

     我告诉他们:
     这是中国的记者们用统计数字造下的一个弥天大谎,当我们看到微软集团内的许多白发程序员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的时候,我们又用"观念"来说明中国的程序员吃青春饭的原因。实际上,不仅美国的微软,甲骨文,Adobe,暴雪,在中国的金山,寰宇,腾讯,盛大,都有或者将要有年龄很大的程序员,关键是他们做的东西和那些"挨踢"们不同,他们做的是产品而不是项目。

      打个比方:微软为开发win98而雇佣了一名程序员,当win98推向市场开始盈利的时候,这名程序员不会被辞掉,因为发布出去的产品可能有bug,可能需要升级,这些都需要这名程序员去维护(新招一个的维护成本更高),于是这名程序员不会因做完一个产品而被"鸟尽弓藏",而是被充分利用起来,继续开发新的版本,这名程序员同时也能享受到产品盈利带来的利益。这样一个版本一个版本地做下来,虽然年龄大了,头发白了,但他会对这个产品更加熟悉,这是任何新手都无法超越的优势,而微软则会尽量用他直到他退休。(当年寰宇开发仙剑奇侠的团队,巨人开发征途系列产品的团队,金山开发剑侠情缘的团队除了自己创业的就根本没有人转型)

      另一个比方:某家项目型公司雇佣了一名程序员去开发一款电信的项目,当这个项目完成后,这名程序员的使命就完成了,顶多留下一两个核心成员进行维护。当项目的尾款全部到位后,连维护的人员都可以省略了。因为项目完了,钱拿到了,人就没用了,继续雇佣就是白拿工资了。当然,如果有新的项目,可以把这名程序员派到新的项目上,因为项目大多是竞标的,项目款是有上限的,除掉人员开销等开支就是公司的利润。所以这名程序员的工资向上的空间是有天花板的。当这名程序员年龄大了,加班加不动了,工资也涨到一定程度了,好,新人的成本更低,精力更旺盛,虽然经验欠缺点,但只要有一定经验的人带着,就可以组成一个阶梯式团队,可以以更物美价廉的组合去开发新的项目,这里没有工资高,年龄大,精力不济的老手的位置,该裁员了。

      08年金融危机,各大IT企业裁掉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包或项目型团队。像巨人,盛大,腾讯等产品型公司虽然也传出过裁员消息,但裁掉的大多是推广,渠道等非技术型团队,2011年腾讯在大规模裁撤测试人员的情况下还继续加大了在开发,产品,设计等岗位的校园招聘。一般来讲,除非一家公司改变思路,下决心砍掉某款产品,否则他就必须保护参与这款产品的开发人员。

      所以,与其说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不如说:做项目的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

     那么做项目的程序员就没出路了吗?就必须到35岁转型吗?也不是,做项目的如果专注与技术,而这项技术又是别人极少掌握的,那么可以靠这个一招鲜做到退休。大多数项目型程序员最好的办法是积累某一行业的行业背景,比如:做电信的无论跳槽还是外包尽量只做电信的项目,做银行的尽量只做银行的项目,那么十年后,你所积累的深厚的行业背景知识就是你做到退休的最好保证,因为那是任何新人无法取代的。现在需要转型的那些"挨踢"几乎全是在年轻时代跳来跳去,哪里有项目就去哪儿,哪里钱多就去哪儿,到年龄大了才发现自己会的就那些东西,没有什么可凭借能扎下根来的东西。

      所以,能够"靠"到一款好产品或"靠"到一个好行业是一个程序员可以安身立命的终极法则。

      而能够做到上述两点的程序员在中国实在是太少了,中国的大公司大多是项目型公司,他们接项目,做项目,项目多了扩大规模,没项目了缩减规模。程序员们或者自己跳,或者"挨踢",哪里钱多去哪儿,漂泊到三十好几,终于知道自己该有个稳定的地方了,但做完一个项目又找下一个项目的职业稳定不下来,怎么办?转型,于是做了不少项目,终于人老珠黄,青春献给IT,铸造了程序员吃青春饭的律条。

      按照上面的分析,新入职场的程序员们该知道怎么办了。趁青春还在的时候,找准方向,扎根于一个长远的行业或有前景的产品,那么你的未来就无忧了。

      以此献给刚入职场的新程序员们。

【3】http://bbs.gter.net/thread-1700869-1-18.html曾   倘若把编程语言比作人类,那么,他们在一起聚餐,会聊些什么呢?下面是笔者对原文的摘译。

  有一天,你下班回到家,发现屋里一片忙碌,妈妈告诉你,编程语言里的各位亲戚今晚要来拜访,让你赶紧打扮打扮。你进入客厅,发现C和 C++ 在争论些什么。

  C:“你个小屁孩!不要教我编写代码,等你长大了再说。”

  C++笑笑,你也被迫加入到这个讨论中。C已经 42 岁了,是这个房间里岁数最大的语言,而排在第二的则是C++,今年 37 岁。在外人看来,他们两人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

  C++:“爷爷,你叫我小孩,至少我仍然意义非凡。”

  C:“我更加有意义,孩子。如果没有我,操作系统、编译器和嵌入式系统都将失败或者不复存在,同样,如果没有我,你们这些现代语言也活不了几天。”

  C++:“我知道。虽然我可以接管你的角色,但是我并不想,因为我为大公司编写代码已经赚了很多钱。”

  C#:这时,你年轻的表弟 C# 走了进来。“你们两个老头子,现在,许多大公司更加喜欢我。”

  C&C++:齐声说道:“不,他们不喜欢你。”

  C++:“我们两个一个月赚的钱比你半年赚的都多。”

  C#:“不,你们不能。我比你们年轻,我很酷。”

  C吐了一下:“我仍然不喜欢你对 Visual Basic 所做的。”

  C#举起手:“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我干的。是 MicroEvil 做的决定,我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Visual Basic 正在角落里哭泣。自从 MiscroEvila 公司迫使他进行整容后,让他更像 C# 了。他们心想,如果他能像 C# 那样既年轻又漂亮,他还能赚很多钱,可是他整容失败了,现在,他只有通过哭泣才能缓解痛苦。C和 C# 对他都感到很抱歉,并且给了他一颗止痛片。

  饭好了,大家都坐在桌子旁,最后一个来的是 Java。他穿着一件相当旧的T恤,拿着吉他,真是糟透了,他已经数周没洗澡了。

  Java:“嘿,伙计们。我终于会谈吉他了,我现在能谈一整个完整的曲子。”

  Java 再次酷了一把,尽管他至少已经有 20 年没这样酷过了。

  Java 拿起吉他,谈起了曲子:‘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只有他一人知道这个曲子,并且他已经谈了好几周。当他完成曲子后,每个人都很有礼貌地鼓掌。C一脸的轻蔑,而 C++ 则把手搭在 Java 肩上并且低声对他说。

  C++:“还记得我们讨论过什么吗?我们试着对年轻一代好点?”

  Java:“我将对他们更好,如果他们赚到钱。”

  C++:“他们会的,有一天我们都将会退休,真希望孩子们能赶上来。”

  C点头:然后朝一个陌生面孔看去:“你是谁?”

  Delphi:“我叫 Delphi,你的表妹。”

  C:“从未见过你。”

  其它人也点头,这个 Delphi 伙计是谁?C#说到:“你竟然是一门编程语言?有人用你吗?”

  Delphi 指着他的宝马说:“比你赚的多,高调的小子。”

  母亲走到中间:“大家不要吵了,你们会吓坏 Cobol 的。”

  Cobol 已经在餐桌上睡着了,并且口水都流到了桌布上。你看到一个年轻的印度小伙站在他旁边,他差不多就是个十来岁的青少年。他向你微笑。并且害羞的说:“你好。”

  你也说了句“你好,”并且正在好奇他究竟是谁。妈妈走了过来,介绍说:“他叫 Vishal,来自印度,你的太老爷 Cobol 已经太老了,我们正在训练他接替太老爷的工作。”

  主人:“他看起来很年轻。”

  妈妈:“是的,他才 13 岁。他的家族想要一部 iPhone,所以把他卖给了我们。我们已经宣布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算机资源,顺便说一下,他不需要签证,并且无需支付任何工资和税前。他睡在厕所里,并且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

  Vishal 笑着说:“仅仅在两周里,我已经给一个公司带来了 5 万美元的利润。CEO 和执行主管已经分得了数额的奖金,为了表达感谢,他们说我可以睡在厨房里了。这样大家上厕所的时候,我就无需起床了。”

  Cobol睡醒了,说到:“不错,好样的,他正在完全接管我的角色。现在,他要是能把我的尿不湿换了就好了。”说完,Cobol 又回去睡觉了。

  你看到一个空桌子旁有两个男人坐在那里,他们戴着单片眼镜、喝着美酒,

  他们好像在窃窃私语讨论些什么。

  主人:“那是谁,妈妈?”你问道。“为什么他们没和我们坐在一起?”

  母亲让你保持安静,并且告诉你,他们两个是贵族。他们太优秀了,不能和我们坐在一起。

  Hashkell:其中一位男士站了起来,并且推推他的单片眼镜。“没关系,老朋友,让我们自我介绍一下。我叫 Hashkell,是一门纯种语言。”

  Lisp:另一位也站了起来,并自我介绍道:“我叫 Lisp,出生在贵族的语言。”他小啜一口佳酿。“嘿,老朋友,这酒真是美味极了。”

  Lisp:“嘿,小伙子,这是 1970 年的 Chateau de Le Fancy Pants,将近 800 美元。”

  C++说道:“那是我支付的,因为你们两个已经不工作了。”

  Lisp:“亲爱的,我们可是纯正的血统、纯数学语言。我们代表着美丽、真理和优雅。你也不希望我们的手变脏,编码就好比猴子在剥花生。”

  C#说道:你知道的,“我们是为了生存才工作的,我们并没有变成猴子。”

  Lisp 接过话题:“你看过我们的代码吗?我们是如此的优雅、美丽,每个人都喜欢我们。”

  他们都摸了摸自己的头发,Haskell 说道:“我们是如此的美丽,如果我们走到了现实中,我们的美丽就会减分。”

  Haskell:“Yeah. We would become like you guys. Even being in the same room as you plebeians is sucking my coolness.”

  C说道:“不要理他们,我们努力奋斗。”

  晚餐结束了,大家陆续离开。你和大家道别,并感谢他们的到来。然后去擦桌子。正当母亲洗完碗,LolCode 出现了,并且说道:“能来些吃的吗?”

  看完他们的对话后,你更加喜欢哪一位呢?你们猜到了文中的主人是谁了吗?大家不妨一起讨论讨论吧。

[4]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337436.shtmh2015高校毕业生动向:北大爱金融清华爱软件北大本科毕业生首选的就业领域为金融业(17.61%),而清华本科毕业生则首选软件业(21.30%),其次是房地产业(13.8%),金融业(12.2%)排第三,选择国有企业的应届生约占三成。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7101-474995.html

上一篇:动车追尾,雷电不是主因
下一篇:科学网上的真假民科辨析

1 杨华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