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永福的科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yf

博文

科技发展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已有 3202 次阅读 2011-8-24 15:03 |个人分类:管理科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中国科学院, center, 科学技术, 领导者, 哥德巴赫

科技发展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一、心中印象的:中国科学院 

  中学时代,徐迟一篇“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激起了当时大众青年对科学的崇敬和向往。我合肥的读书,大学的象牙塔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走往,多次学术论坛的聆听,认识到科技的神秘与深隧,感受到科技奥秘需要探索与追求。

  工作中的实践,知道科技技术数据的试验的艰辛与历史积累的重要,与多个高校,研究所进行学术的交流,大家针对自己的课题的观点,对不同的报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品味到在自由的学术气氛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探讨的重要。而这种自由良好的学术氛围,对活跃科研思路、提出有趣的科学问题,毫无疑问是有很大的帮助。

  二、心目中的:前瞻世界科技未来的殿堂

  中国科学院建院伊始就肩负着国家建设的使命。六十多年的开拓与进取,探索与创新,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创造出累累的硕果,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肩负承担着中国和全人类对科学技术探索的研究任务,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领导者作用。

  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重要的高等科学研究机构,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都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它应该具有:

  1、广泛的多种学科领域:既有基础科学,人类学等门类齐全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并具有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学科聚合力。

  2、科学的目标管理:具有多学科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有利于研究:用人类之间的存在、生存条件,专而精研究人员,探索前所未有的前沿科学:各种新机械、生物、电子、武器的发明出现,又给我们生存空间创造了什么条件,这都是中科院工作者们去创新发展。

  3、原始科学创新:在严谨的治院气氛中,我认为应建立“科学特区”的目的就是放飞基础研究。让有志于献身科学的科学家随心所欲,自由飞翔。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人间奇迹。这是因为:

  1、基础研究目的是:探索自然规律,总结提出新科学理论。

  2、基础研究的特点是:未知量多,探索性强,常靠“专注+积累+灵感”突破方式完成。

  所以搞基础研究的人首先要有自愿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要对研究项目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愿望和决心,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而这一切都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一点强迫性。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人就是自由探索者。这是中国科学院今后能否顺利进行原始科学创新的关键所在。

  3、公平竞争的机制:它能鼓励科研人员唯一要注重的是把自己的科研搞上去,而不是去搞其他的荣誉称号培养浓厚学术氛围,严谨的科学态度,浓郁的研究气氛。那就是我们需要包容、民主、自由、宁静的学术研究文化体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上。

  三、心目中的:遵循科技工作的发展规律

  人们对于世界的科学研究和认识,取决于时代背景下人们尤其是科学家对某事物的认识和阐释。对于科学技术将带给人类科学带来的是福还是祸,不是其研究范畴,誉为善用则是福,滥用则是祸害。科学的最终结果,要看利用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重哪方面的利益,又是如何平衡两者的。因此,科技研究工作它应该具有:

  1、遵循科技工作的发展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的规律,保持科技事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立足当前,兼顾中长期,增强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

  科技成果有一个由小到大,由不成熟到成熟、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要鼓励潜心研究,克服浮躁心理,要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倾向。加强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稳步推进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书上得来终觉浅,始知“实验”要躬行,特别要重视基础研究尤其是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源头创新。

  2、包容的文化:学术文化得益于这种文化,民主、自由、和谐的学术氛围形成了。

  3、传承科技精髓: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尊重科技工作发展规律,注重发挥人才团队效能,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是驰骋在科学草原上的领头羊。

  科技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辈出。科学院应该营造一种氛围:“人人皆成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个热爱科学的青年,可以在这里获得大师的启蒙,感受思想的提升,感悟科学伟大魅力,这里将带领他走上科学之路。如果一个科学家,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最需要的资料,最需要的科研设备最需要的科研界的人,他可在这里站在所从事领域的最前沿,这里是出科学巨人的地方。

  4、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 不断拓宽对外交流渠道,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境外专家来访和讲学等多种方式,促进了相关学科学术思想、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更新,始终站在国际的科技发展的前沿。

  四、心目中的:应用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的提供者

  作为应用工程技术的提供者,它不仅是各种科技服务(功能)的提供者,而且是科技应用的指导者。

  其发展使命是:科学应以强国富民为己任,以人类的和谐共存为根本,强壮自己的民族。

  1、可持续优良的建院管理体系:国家及地方政府为了鼓励科研,为各种科研项目及横纵向课题设立资助基金,如何运用好政府、企业、个人提供科研资助基金是解决建立优良管理体系设立的兴院制度。

  2、要具有应用工程人团体才:有一定贴近市场的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队伍,为社会生产科技服务。在不同岗位的副研、助研,为科学院所需要的,负责任的技术员、实验员、试验工人,都是人才。人才有级别之分,但都理应得到尊重劳动和爱惜。

  3、应用工程技术研究理论基础的提供者: 提供了全面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科技的深入发展指明方向。

  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高新工程技术应用开发,可通过创新性的应用提高生产率,解决实际应用难题。同时,实践工程应用经验为科技提供了论证范例。

  五、心目中的:科学工作者

  1、品德高尚:具有敬业追求真理,科研经验丰富,善于引经据典,生动形象的描述,通俗易懂,经常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变得豁然开朗,谈吐中又不失幽默而又具有科研的严谨性。

  2、深厚的基础科学:实事求是是根本,科学发展是追求。

  科学院应该抑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种风气,让科学家回到书桌,回到实验室去,让有管理能力的、学有所成的学者们去做管理和规划的战略性研究工作,把他们从具体的研究课题中解脱出来,让科学院的每一个人都去谋事而不是谋人。人各有志,人各有位,只有谋事不成的危机感而没有公关的诸多烦恼。

  3、前瞻探索-领引者:追求知识自主创新是科技工作者共同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也更是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责任。

  4、耐的住寂寞:科研的艰辛,探索的寂寞,失败的痛苦。诸葛亮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人才成长的优裕环境,应该是你想做的事情有条件做,但并不意味着你有足够的资源,可以舒舒服服地做,让他们感到资源越多,压力就越大。

  5、能完成释疑解惑的使命:科技工作者作为科学技术的传教士,应面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面向中学生培养其科研兴趣。

  中科院院士在广大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们基于科学理论和知识所进行的解说,对于社会公众消除不必要的疑虑、恐慌心理、情绪,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对下一代,需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对科学的兴趣、对学科学用科学勇攀科技高峰的执著。这通过发布、宣传中科院以及院士们在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贡献,能有效地发挥引导、激励作用。

  总之,我心目中的中科院,既要有继承科学院的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可持续创新文化发扬,能让学者们能抵御越来越多的名利诱惑,让各种各样的光环暗淡下来,返璞归真,淡泊宁静下来,追求科学真理,创新科学实践,开拓科学新领域,引导科技,推广应用,为中国和世界人类新科学文明造福!

  我希望的中科院,一句话:科学研究的特区,学科齐全,人才汇集,研发实力雄厚,具有与国际水平媲美的科研经费,合理公平的科研评价机制,让中国科学家有尊严、愉快地工作地方。

(“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应征文)



科网博主建言中科院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8101-479051.html


下一篇:汽车自主研发系列丛书介绍

2 吴飞鹏 王德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