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想闪电,如云自由漂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渝 我的微博:http://t.qq.com/iRaining

博文

网络,想说爱你不容易

已有 4540 次阅读 2009-9-18 19:58 |个人分类:平凡生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工作时可以做什么?

无聊时可以做什么?

娱乐时可以做什么?

思念时可以做什么?

……

关于它们的无数答案中,一定都包含“上网”一词。在互联网上冲浪,成了现代人的必备生活和工作方式之一。而不能上网的滋味,不仅仅是吸烟者不能抽烟可比拟的,当你急着发出一封重要邮件而网络突然中断时所体会到的痛苦,相信会让你抓狂到犹如痛失所爱。

是啊,我们爱着网络,爱着那可爱又可恨的家伙。它时而是亲密的伙伴,充满了你的每个细胞,让你生活在孤岛也会感到亲近着全世界;它时而是翻脸不认人的无赖,任你在门外苦苦哀求,它冷冰冰地不理不睬,或者慢吞吞地挡在你路途的要道……

失去时才知道珍惜。虽然你会自嘲说:让我过过没有网络的日子吧!

可是,这份坚持只会持续到你得知一件重要事情需要紧急处理和回复时。所有的假作镇定,全部一下抛弃。那突如其来的焦虑,甚至让你忘记曾经试图转身远离那个不能亲近的家伙。于是,你开始辗转反侧,一心只想着如何博取它的欢心,重新赢得你的爱,至少让它乖乖地满足你的应急需求。

然后,绞尽了脑汁,你终于重新拥有了它,而且是真正拥有了它。再也不必偷偷地窥视它的芳踪,带着不能抑制的砰砰心跳只是在一旁渴望。这时,一股舒心感悠然而起,当网络图标在明亮地闪动,你的心也满溢着,安定着……

日子如常,如常般那拥有网络的日子。

************************

来澳大利亚之前所展开的租房行动多少有点纰漏。

弄清了租金等相关信息后,我提醒负责电话联系的冯问问上网的情况。对于我来说,这其实是首要关心的事情。冯通过电话问房东:可以上网吗?房东说:可以啊,都是无线网络,开通就成。

基于我此前在加拿大的一段生活经历,我也认为开通网络是很简单的事情。于是,我们傻乎乎地就确定了下来。

现在得知,这是很典型的错误——缺乏调研就进行了决策,且过于轻信他人提供的信息,没有对自身状况和需求进行清晰的了解。

当然,这些都是所谓管理者不该犯的错。如果如此,其后果当然也可能会特别惨重。幸好,我们只是在租房这种貌似小事上少了些心眼和谨慎。

一旦抵达,当我们发现情况不对劲时,也只能听取房东代表的单方解释了。这个时候,责怪对方的有意隐瞒或者无知都无济于事。何况,我们还犯了其他错,也根本无力挽回——交了两个月预付款和1个月租金后,我们连转身一走的勇气也都没了。

一直在反思为何和华人房东打交道的结果是如此被动。是我们习惯了相信,习惯了依赖,习惯了善良,以至于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还是这个世界原本就不相信懊恼?

是的,我一直在回避懊恼。因为,它是无用的追悔。我会反省,然后设法解决问题,让一切问题得到弥补。

关于已经多交的预付款,和房东初步沟通,决定从租金中冲抵,最后只留下2周的押金,这也是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何况,我依然善良地相信:房东也是为了让我们不转身而去而不得不这样做,毕竟她有6个月在国内,只租了3个月给我们,貌似亏了3个月(3个月后租出房子的重任大概还不能交付给她的公公和婆婆。)

关于上网,一通调研,发现澳大利亚的宽带无线上网只适用于签订有长期协议的家庭用户(至少一年),前提是开通有电话,否则初装费极其昂贵,且每月必须按流量承诺最低消费,其价格也是不便宜的。

面对房东家根本没有安装座机更别说签订上网协议的现实(不知道他们如何享受信息社会的丰富),面对我们只能停留三个月的现实,所谓在家“开通网络”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调研过程中发现,即便开通网络,澳大利亚的流量限制也很厉害。

比如,即便ANU给了我们学员在校园内无线上网的账号(其实是收费的,只不过从培训费中支出),但登陆后发现只有1G的流量(或许是指3个月的流量总额),这种流量能做得了什么事情,所有网民都心知肚明。

澳大利亚电信公司或类似国内联通的optus公司给家庭的上网套餐也都和流量有关,相比国内来,到这里才知道信息无比值钱(用RMB看,呵呵)!

对比几年前在Regina大学上网不限流量的经历,据说ANU以前也不限流量的经历,现实情况是信息社会的步伐其实在倒退,产生了新的信息匮乏!类似在高速公路上限制车流量,是社会的怪现状!快了,却跑得更少。

一个原本沾沾自喜可以在住地上网的学员刚开始还可以同情地注视着我和冯,后来也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原来,房东也是因为家中网络只有每月1G的流量而严格限制他上网。是啊,1G连一个人都不够用,怎么分享?而超过协议流量会付出昂贵的代价(据说有人因此付出几百上千的澳元)。

而那些分享网络的学员在接到分享账单后,也未必有开心的笑容?谁知谁笑到最后呢。

对比了好些方案,我只发现一个可选,即抛弃家庭无线宽带上网方式,而选择移动通信上网,这是唯一为短期访问者所提供的选择。具体方式是购买一个价值149元的无线上网usb设备,里面带一个手机卡,然后每个月预付使用,比如1G流量是30元,2G流量是40元等,必须一个月使用完(所谓最低消费时间)。好处是一旦不充值,也不会产生后续费用。

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个usb只能在澳大利亚使用,3个月后,它对于我就只是一个纪念品,一个奢侈的纪念品——对电子产品而言,使用周期过于短暂!

或者,3个月后,我把它当二手商品卖出去。只是,谁能保证我可以卖出呢。或者,什么时候我返回澳大利亚继续使用?呵呵。

下一个方案,买一个二手的usb看看。搜了半天,发现售价是80元或90元,依然需要付出较多。当然,或许卖三手的时候还可以挽回一点。

最后,只剩下一个可行的方案:找谁租用三个月。

先在各种当地社区和群网络里留意了相关信息,发了求租声明。发现有人因为改变了上网环境而急于把签订了长期协议的usb和上网最低承诺转让出去,这或许可以成为他们租借的一个契机——否则,即便不用也要缴纳每个月的承诺金额。

不过,还没有耐心等待他人的回复,我今天已经在ANU的一个电子产品店里找到了回应。

前天,我向那个来自上海财大以及在ANU就读经济学博士后开店的老板询问了可行的上网方式,他太忙于给班上的学员卖电话卡而没有答复。而今天我抱着租用设备的心愿一进店就得到了他同样的建议,于是我们很快达成共识。他收取每月15元的租金就启封一个全新的无线上网usb设备给我,而且他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租用生意(真有生意头脑啊),却果断地做了有利于双方的决策!我不由得感到一种畅快。

现在,我已经在用它上网了。每月1G的流量按我平常的使用习惯是足够的(只算周末和晚上时间),即不开语音和视频,不下大文件,只正常处理邮件和浏览网页。

最后补充一点:其实,我在家可以搜索到邻居家未加密的可用的无线网络,但肯定不能这样去用,道理自明。本来想冒昧地敲门询问可否共享,但想到其实很多协议都是小流量的,要额外支持两个人大概会相当困难了吧。而且,冒昧的事情还是尽量不做为好。

总之,每个月45元,1G流量(不含ANU校园的),这就是我在澳大利亚的环保型网络生活。

别了,下载海量资料的梦想。

 

optus无线移动上网usb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846-256461.html

上一篇:在异乡,为异客
下一篇:做女人要做“中女人”

15 武夷山 张志东 陈龙珠 刘进平 陈绥阳 曹广福 陈安 杨秀海 陈国文 马丽丹 徐鸿儒 魏东平 苗元华 陈湘明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