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rs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rsch

博文

小议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三个学派-致我的研究生

已有 4389 次阅读 2014-12-10 14:1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信息系统, 信息经济学, 管理行为学派, 技术学派

说明:下面的文字是本人给自己研究生讲研究方向的文字整理稿,只是个人的见解,不具有权威性,仅仅是一种分享


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三个学派。


第一个是管理行为研究学派。


用实证研究、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先看文献,建立一个模型,然后我们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做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SEM)。这个研究的创新点一定是在理论。SEM不是我们创造的,我们不可能改善SEM方法。方法没有什么可改进的,就是理论贡献。这个方向的研究就是对现有理论的修正、扩展,或者是提出了。一个理论简单的扩展是很难的,一个可能的视角是中国文化情境,这倒是可能是一个创新,其他的比较难。比如做的非常多的是技术接受模型,现在又扩展为消费者接受模型。但是我觉得我们团队不要在做这个了,太烂了。还有你需要解释为什么是你那个理论扩展或修正的结果。


我在这是说给硕士听的,大家现在有一个毛病,你做完SEM后,就告诉人家,这个指标是什么,那个指标是什么。你要告诉人家一个理论背后的价值是什么,有什么启示,有什么理论意义,有什么现实意义,必须要解释。这次我开会(信息经济学会年会)听报告,每一个报告谢教授都问:“你的理论贡献是什么,理论解释是什么,理论路径是什么。”问的都是这种问题。我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报告,叫高管团队人力资本与权限配置关系。这也是一个博士生论坛,他研究发现,什么样的人能够做高管,在传统企业是传记特征大于价值取向,大于能力结构,传记特征就是资历。但是在电子商务企业,他发现是价值取向大于能力结构,大于传记特征。也就是说在电子商务企业你的能力,价值观比资历更重要。谢教授就说:“为什么是这样?你要解释原因啊。这种不同的背后体现了理论哪方面的差异?”谢教授接着说:“其实根本不是因为电商企业,而是由于新创企业。”其实所有的新创企业都是这个关系。比如人家还问,传统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是不是也是这样?其实你应该解释本质原因是因为高新、新创、还是电商?电商的特征是什么,是网络。新创是时间短。高新技术企业是因为行业的不同造成的。你要找到它的原因所在。这一点就是说的理论创新。


第二就是信息经济学派。


目前咱们信息系统相关的,一个是管理行为学派,一个是经济学派,结合起来就是信息经济学派。这个学派是研究信息对经济的影响。第一版教材是吴佳培老先生做主编出的《信息经济学》。第三版是谢康和肖静华两位老师主编。信息经济学很多东西是我们信管的、电子商务的相关的东西。他那本书写的很好,他研究的是信息对经济的影响,他的创新,一个是理论的创新,一个是实践的意义。理论的创新是把一些假设来放松,以前他把信息当成调节变量,现在他说信息是一种输入变量,而不是调节变量。以前的假设是所有市场上的人知道所有的信息,这是不对的。实践意义,经济学是比较宏观的,是有实践意义的。它这里面有基本的概念,就是信息、风险、不确定性。你会发现都跟我们非常有关系。它这里面有两个大家,都是我们熟悉的,贝叶斯和冯.诺依曼。它的研究方法,一个是规范研究,规范研究是通过推理、演绎来做理论上、数学上的推导。叫规范研究,他这本书上也有方法。他这个方法主要是博弈论。中国的博弈论研究比较落后,因为中国的学者认为博弈论是定性的,其实根本不是,博弈论是定量的研究,就是做定量推理用的。另外一个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谢康老师的书上都有。实证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归纳和验证。实证研究一个是验证调查、统计分析,还有一个是做案例研究。这个是我们典型的实证研究的方法。


第三个是技术学派。


技术学派是我们要在技术上要有创新。大数据、商业智能、移动、商务、云计算。其中的商业智能使我们研究的方向。我们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方法来研究商业问题。比如说做商业预测,客户识别,那些客户是欺诈的,哪些客户是有利润的。比如说故障的识别,等等这些问题。方法就是聚类、分类、关联规则、时间序列分析,这些是数据挖掘的方法。人工智能的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逻辑、蚁群算法、模拟退火、斯沃姆分析等技术,关键是第一要有数据,第二是要能编程序,来做算法的测试。这是两个必要条件,把这两个必要条件掌握了,就能做这个研究。在论文中非常重要的是第一要有评价指标,你没有评价论文是不可能发表的,评价必须要和别人比,这是技术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发表论文非常容易,要比咱们管理的容易的多。发表论文很容易,但是申请大项目不容易。这是第一点研究方向的审视和确定。



https://m.sciencenet.cn/blog-545103-849923.html

上一篇:推荐吴军的三本书:《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
下一篇:研究方向的审视与确定-致我的研究生

3 沈晓璐 赵云龙 徐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