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独立,个性自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s111 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为我们的未来而努力 http://baike.baidu.com/item/张亮生

博文

生活要讨论-如科研要讨论 精选

已有 5019 次阅读 2010-8-9 22:38 |个人分类: 转载和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研, 生活, 讨论

做科研需要讨论,大家都知道。讨论主要从两个方面有益:

1.直接从他人那里收获知识,发现自己不足。比如可以看到他人的思维的过程,从中能获得一些什么。

2.在与他人讨论的时候,能使自己思维更活跃,锻炼了自己。口才也能有一定的锻炼。

看一个实验室的水平从他们组会中的讨论就能发现,在讨论中经常发言的人的水平也不错。但现实情况可能不乐观,在我见到的实验实里还没看到那个实验室真是我想象的那种讨论,大部分实验室相互之间是没有什么有建设性的讨论,几乎是各做各的实验,有的从课题申请到执行就没有讨论,真汗。包括我所在的实验室,感觉很不好。这样情况明显在阻止实验室的发展,特别是个人。如果不经常进行讨论,基本上出来的人可能只就会一些技术,在思想上能有多活跃是很难的。思维的活跃也是需要培养的,讨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回到生活中,生活中也需要经常的讨论。比如在家里你是不是与你家人在讨论你的未来,关于生活的问题进行讨论;在与同学和朋友间是不是也有经常的讨论。我想这些讨论与科研的讨论作用差不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相当重要。

我想象的情况是,每天晚上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就一些事情发表看法,父母们在旁边聆听和建议;父母也就一些问题发表看法,让孩子们也来评价;相互互动,这种方式比在学校接受的那一套强多了,也就是不能只做知识的接受者,更要作为知识的辨别者和创新者。

在与朋友和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就国家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与大家分享和辩论;就一些最新情况进行分享,再从不同的角度适当的评论这些信息能带来什么,比如最近邓子新回到武大药学院任院长他早年是华农的老师,后来南上交大,评上院士,在交大干得不错,再回到武汉。)。还有博士以后的发展方向,对应的今天该做些什么呢。对这些问题相得益彰的讨论,会使我们对未来越来越明确,行动就少一些犹豫。指南绝对比“做实验室产生数据”更为重要,光干活不看天不是我们时代的旋律,已经out。

有时不单单只做好自己,在恰当的时候应该站出来,把自己知道的与大家分享和指出他人不对的地方,只要你是更合适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54593-351478.html

上一篇:海绵基因组被测序
下一篇:对于儿童毒害的不只是奶粉

3 孙学军 张天翼 孔晓飞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