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入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maclever

博文

科学发展的怪圈

已有 2888 次阅读 2009-11-23 13:5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我并不崇拜古人取得的如此巨大的成绩或者年纪轻轻就成果斐然。可能是我的精神胜利法再起作用,但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要接受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就产生了人的精力有限性与知识的无穷性之间的矛盾。我们越想穷万物之妙理越会感到力不从心。

       分析起来我觉得主要在于现在只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而知识的普及速度越来越慢。其他学科不论,但就物理学来说。从伽利略到牛顿再到20世纪物理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理论、新知识层出不穷。同时人们对知识的了解速度却不增反降。现在一个孩子所学到的自然科学知识远胜从前。可无论如何他们不可能以十余岁的年纪就参加到科研一线。于是这又出现一个矛盾,产生一系列问题。

       首先我们要肯定一点,现在人们靠手中掌握的先进工具,学习能力和条件都远优于过去。可能以前一个渴望知识的年轻人在二十岁之前就能基本掌握他的学科,而现在我们大学毕业也不过刚接触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知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按这样发展下去,一个学生要掌握它的学科知识所用的时间越来越久,也许五十年后回事四十岁,一百年后会是五十岁···我们不敢想象一个个毕业生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或者经其一生也学不完。这样的话我们又何谈发展创新呢。要提出新想法我们需要了解以往的知识,可这些知识都学不完,于是达到一种平衡。社会停滞不前了。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能有几种办法:一、压缩学习时间。可以将中小学的知识在一两年内搞定,剩更多的时间进一步学习。姑且不论这样学习基础是否牢靠。有压力就有动力,这个也许可以做到。但如上所说,这也只不过能减缓达到这种平衡的速度,不能根治。我们毕竟不能想象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就小学毕业吧。另一种办法也是目前正在实施的——细分科目。首先分出文、理科,再具体分数、理、化、生……这还只是中学。大学更甚,物理又细分为八个学科。到了具体研究中,一个学科又细分方向……这就好比在一个球体上长的树。确实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想学到更多东西只能园较小,也就是各学科的基础。所以要想更深入的掌握某方面知识,只能越来越细化,最后具体到树上的一片叶子。每个人都研究自己的东西,就像每片叶子,各不相干。实际上无论树的根部还是冠部都是有联系的,可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而发现不了这些联系。于是只能沿着自己的这片叶子发展他的纹理了。

   What  should we do?

   我想最有效的八法就是寄托于美丽的幻想,希望记忆可以移植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54951-273225.html


下一篇:人择原理?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