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远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idawei

博文

梁实秋和闻一多

已有 3944 次阅读 2013-3-9 13:13 |个人分类:思想|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梁实秋, 闻一多


(从前还写过这么篇文章,从废纸堆里找到)

我在回忆青岛的一文中写到:如果早生五十年,我最想做的就是到那时的青岛大学,也就是现在海洋大学的那个地方教教书。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挤到梁实秋,闻一多那伙人的堆儿里,喝喝啤酒,吃吃海鲜,写写书,多么理想的人生啊!

写完送给同学们看。一个同学回信说:你觉得梁实秋和闻一多是一样的人吗?闻一多是烈士,梁实秋按鲁迅的说法,是资本家的走狗。你怎么会同时和这两个人在一起呢?

说实话,我读闻一多的东西不多,读梁实秋的不少,是因为书店里他们书的比重就是如此,我也没办法。前者壮年已逝,后者实在长寿,产量自然不同。

但隐隐的,好像不小心踩到了鲁迅的脚后跟,或者更确切的说,踩到了一些人的脚上。于是想,是不是自己也成了资本家的走狗,而且不配谈到闻一多。把鲁迅的文章看了一遍,骂得够狠得了。鲁迅这样说:

梁实秋先生为了《拓荒者》称他为“资本家的走狗”,做了一篇自云“ 我不生气”的文章。先据《拓荒者》第二期第六七二页上的定义,“觉得我自己便有点像是无产阶级里的一个”之后,再下“走狗”的定义,为“大凡做走狗的都是想讨主子的欢心因而得到一点恩惠”,于是又因而发生疑问道——
  “《拓荒者》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是那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分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我只知道不断的劳动下去,便可以赚到钱来维持生计,至于如何可以做走狗,如何可以到资本家的帐房去领金镑,如何可以到××党去领卢布,这一套本领,我可怎么能知道呢?……”
  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脸上刚有发烧的感觉,忽然意识到,按国人的定义,自己就已经是资本家了。当然相对来说,又是更大资本家的走狗。

既已如此,也没必要脸红了,而且理直气壮起来。心想,如今这个世界,有多少人不是资本家的走狗呢。每个人不都是为挣钱活命吗?你鲁迅骂了半天,最后有什么用呢?我们还不是又回到一个资本家和工人的世界了吗?文化大革命里每个人不都是按你的文风来上纲上线骂人的吗?阶级斗争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不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有,所以你骂完了,换了个天,照样还是斗争,所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重要的是,让大家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在更好的生活基础上去斗争。

实际上,我们的烈士闻一多理解阐述的最清楚,他在《五四断想》一文中说:

  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

  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

  挤是发展受到阻碍时必然的现象,而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所以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

  新的日日壮健着(量的增长),旧的日日衰老着(量的减耗),壮健的挤着衰老的,没有挤不掉的。所以革命永远是成功的。

  革命成功了,新的变成旧的,又一批新的上来了。武戏接二连三的演下去,于是革命似乎永远“尚未成功”。

  旧的悠悠退去,新的悠悠上来,一个跟一个,不慌不忙,那天历史走上了演化的常轨,就不再需要变态的革命了。

  但目前,我们用“挤”来争取“悠悠”,用革命来争取演化。“悠悠”是目的,“挤”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于是又想到变与乱的问题。变是悠悠的演化,乱是挤来挤去的革命。若要不乱挤,就只得悠悠的变。若是该变而不变,那只有挤得你变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古训也发挥了变的原理。  

虽然我们的课本把这段话看成是革命的宣言,其实,闻一多是不是在说,革完了命还有革命,永无休止!

所以我对我的同学说呀,你如果还以烈士和资本家的走狗来区分人,你是旧的,该被别人挤了,快成烈士了。性格不同的人不见得不能成为朋友。你是否知道,梁实秋是闻一多短暂一生最密切、最知心的挚友。他们是清华同学;又同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学习,同住一室;后来又一同在青岛大学任教。甚至把自己心底的深层隐私都向对方倾诉…对于服从父母之命的婚姻,闻一多在1923年写信给梁实秋中说:“哦!我真不愿讲到女人啊!我只好痛哭!……实秋!情的生活已经完了,不用提了,以后我只想智的方面求补足。我说我以后在艺术中消磨我的生活……不用提了,现在的一多已经烛灭灯枯不堪设想了。”

斗争是我们不愿见到的,虽然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友情是我们渴望的,虽然它不如斗争那么容易寻找。



https://m.sciencenet.cn/blog-554077-668657.html

上一篇:童年是这样走出来的 (上)
下一篇:北京话的美

8 曹聪 肖海 庄世宇 严海燕 武夷山 陆俊茜 戎可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