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xue198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exue1988

博文

读童庆炳先生文章

已有 3041 次阅读 2011-11-26 19:2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随笔, 传统, 童庆炳, 有感

晚上吃过饭后,例行公事般地在科学网上搜寻着文章。占据网页前端的“每日精选”里,推荐了童庆炳先生的一篇随笔《百年谷仓今犹在》,便抱着“猎奇”的心态瞄了一下,然而就是这么一会功夫,我为先生的文字深深打动了。

         先生的描写,带给人一种平静。世间的浮躁似乎一下子安静了,等待着先生的缓缓言说:

 

    “   秋天的时候,我们收获稻谷。割稻子的活儿很累,要踏在烂泥田里,腰弯着拿着镰刀一步一步靠近稻子。割了一阵,我们就会直起腰,稍稍休息一下,就会看见蓝天中的雁儿,排着整齐的队伍,移动着,变化着,悠闲地向南飞去,那景象真的令人赏心悦目。要是你往远处还没有收割的金黄色的稻田看去,常常会看见几只白鹭鸶在田埂上或田间觅食,那白色的优美的身姿在金色的稻穗中出没,那风景比画儿还美,让你不能不多看它几眼。”

 

     读到描写祠堂的那一段,每一件老古董的描写,让人想起鲁迅文章《三味书屋》,清清淡淡,又让人回味无穷,也许是其中带着传统的积淀,也许是记忆深处的共鸣:

 

    “ 在大年三十那天,父亲就会把一些古物拿出来,摆在祠堂的偏厅的经过装饰的大桌子上,其中有两个高高的彩色瓷瓶,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两边,里面装着沙子,可以插上美丽的纸花。还有两个古老的锡制的高脚灯盏,添上油和油捻子,也是一左一右放在两面,最重要的就是精致裱糊好的列祖列宗的画像,挂在桌子挨着的墙面上。画像上面画了我们之前七八代祖宗的像,工笔彩色画,线条柔和,有质感,连脸部的皱纹也显露得十分清晰。看得出来,这是有相当艺术功力的画师画的。”

 

      这样的描写,不知不觉带给人一种安全的感觉。没有了房子、工作的压力,完完全全的放松。不知有没有人和我有同样的感觉。

 

       先生描写母亲的那一段文字:

    “  母亲一边收拾整理着谷仓里的东西,一边不停地叨唠着,诉说家里的困难,说爸爸不管事啊,说耕作人手少啊,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啊,说舅舅家的问题啊,说姑姑家的遭遇啊……她说着说着,有时就会哭起来,抽泣着,她把我这个孩子当做一个诉说对象,而我却什么也没有听进去,觉得那是大人的事儿,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只顾吃我的炒黄豆,吃得津津有味。只有当母亲哭起来的时候,才会学大人的样子,拍拍她的肩膀。我当时没有觉得一个母亲在谷仓里诉说这些琐碎的生活,对谁来说都是一种幸福。如今我看着那百年依旧的谷仓,回想童年那段生活,回想起母亲给我抓炒黄豆的样子,回想起她诉说生活艰难的样子,真觉得那是一种母子情,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

 

       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每当我放假回家的时候,母亲就会在闲下来的时候,跟我唠叨一些家常,也会说:爸爸不管事,挣钱难,日常开销,哪家亲戚不好,哪家亲戚好之类的话。而我听的时候,便觉得心里焦急,总想给母亲出一些力,帮她解决一些困扰。而读着先生的文字,我忽然间明白,其实母亲需要的是一个倾诉的对象,是一个安慰的眼神。母亲的诉说何尝不是一种母子情的表达,一种旋律——足以触碰心灵。



https://m.sciencenet.cn/blog-554175-511941.html

上一篇:读研你悔不悔?
下一篇:对科研认识的变化

2 占礼葵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