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古代先哲的睿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三火 承传文明 启古纳今

博文

重温《伤寒杂病论·自序》有感

已有 15577 次阅读 2017-5-6 11:06 |个人分类:教与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中医经典课程, 伤寒论序, 习医心悟

  • 从第9周开始,2016级研究生的《难经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课了。在讲绪论的时候,再次提及东汉·张机(仲景)在其著作中的“自序”,看到大家虽然都学过,但并未记住多少,遂留下作业——全文背诵之,并用心体悟其中的深刻内涵。

  • 仲景每每感慨“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而三火常在诵读仲景序言之时,重温圣者之言,句句在耳,声声入心,未尝不慨然叹其善心仁术也!观当今习医之人,不用心于经典理论研究,忽视医圣的悉心教诲,不曾下大功夫,却只知贪图名利,避重就轻,投机取巧,妄自非议古圣先贤,叛经离道,徒有虚名,又不学无术,对中华医道不甚明了,践行中医临床不伦不类,近不能修身养志,远不能推己及人。悲乎!中华医道源远流长,吾辈后人实不该愧对伟大的祖先。唯有不断精进,潜心研习,以“多闻博识”方能将医道医术了然于胸,尚可济世救人,善己利他,此为至善,遂可成就苍生大医,精诚可见!

  • 原本是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自序》,后因将一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部分,所以多称《伤寒论·序》。今特录于此,分享给大家: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 圣者教诲,犹言在耳!多番研读,仍能指导医之操行。——张焱

  • 任何时代的人类都会从利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医者也不例外。但是,医为疲门,就应当修身精术,以“大医精诚”作为医者的底线。无论社会风气如何,患者修养如何,医疗环境如何,我们都应该守住自己的真心,踏踏实实“勤求古训”,诊病疗疾。——邰丽媛(2016级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生)

  • 为医者,要打好自身的基础的同时,还要有医德,不能把名利放在首位。精究经典,学好经典才能够掌握古人的智慧,更好的运用于临床。——方妍(2016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

  • 我感到学习中医是一种荣幸,如果有来世的话,我还想学习中医。…作为一名中医,在临床要医术精湛,品德高尚,旨在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而不是为了单纯的利益而脱离患者的实际情况,应以患者为本。观从古至今,众多明医无不读经典。后世汗牛充栋的医书无不来自经典,都是经典的延伸,所以想成为明医,一定要熟读经典,开自己的智慧。…学中医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为目标。——宋宇航(2016级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生)

  • 熟读《伤寒论·序》后发现,张仲景写《伤寒论》及学医的主要或者直接原因应该是“余宗族素多……伤寒十居其七”。我周围也有很多同学因为亲人患病而走上学医之路。…张仲景感叹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只顾追逐表面的荣华,不保身体这个根本,忘记身体而为权势名利死,深深地感受到了张仲景重视生命,爱护他人,顾及他人疾苦的良苦用心。——尹洁晶(2016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

    (更多感悟,待续)




https://m.sciencenet.cn/blog-55503-1053270.html

上一篇:春分时节与你秋色平分
下一篇:读《伤寒论·序》的感悟(续一)

7 张忆文 杨正瓴 杨金波 张成岗 haipengzhangdr jlx1969 advogat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