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yuanzhiye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yuanzhiye1

博文

论:佛教的认识论-法相宗唯识论源流

已有 5629 次阅读 2012-7-1 20:10 |个人分类:知识工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认识论, style, 佛教, 微软

论:佛教的认识论-法相宗唯识论源流
         张 伟

我在博文” 论信仰--人民是鬼神的主人”和博文日本地震、古兰经与宗教提到:

“每一种宗教都值得尊重,要虚心从中学习。

1 因为无论何种宗教他(她)都是人类先辈生活的结晶,从而形成的精神财富;

2 宗教是传统的、过去的、相当长的未来还会存在的活的信仰与思想;

3 宗教存在的形式表现为具体社会团体人的具体社会活动与行动,他们也是人,是有思想、信仰、准则的人(所以国家有宗教事务管理局);

4 宗教更是系统的教育体系和知识体系,有经过实践/时间检验了的相当的正确性。因而有是人类先辈生活的结晶,从而形成的精神财富相当强的封闭性和过稳定性。”

近来阅读传统文化及佛学经典《成唯识论》(唐三藏法师奉诏译)、《唯识秘法-传山佛学思想探微》(吴信如,解读王夫之《相宗索络》)和<新唯识论>(熊十力著)等书,更加体会到这些活的思想体系发展变化的源流和转变的关节点,本文就想说一说佛教思想体系的发展变化源流一二,观点不一定对,敬请大德指教。

世间万事万物随缘起,随缘生,随缘变,随缘灭。佛教、佛学的发展变化也不例外。话说公元前六世纪的时候,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悉达多·乔达摩(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因他的智慧与殊胜因缘彻底觉悟到宇宙和生命真相,成为一个觉悟者,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梵文:बुद्ध),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信徒也称呼为佛祖。

此后佛祖说万法49,先说有(传为小乘,现南传缅甸泰国柬埔寨云南等),后说空(小乘转大乘不了义),再说中道(为破小乘偏有,大乘偏空之执着,入大乘了义).可是有一日大梵天王多事(发挥主观能动性,起愿尊重知识分子,缘起)带领一大帮老婆孩子部属去向佛祖献金婆罗华,各各礼毕(用头碰触佛祖的脚)安坐下来,佛祖升莲座说法,顺手拿起大梵天王敬献的紫色的金莲花遍示大众(脱离了教学大纲和名师的教法,缘变),瞬目扬眉观察一番,大家默默然没有反应,只有佛祖的大弟子迦叶破颜微笑(心领神会,不愧大弟子,因缘具足,缘生,缘份)。佛祖就开口、说话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一缘灭,二缘生,二缘生三缘,三缘生万缘,道教之实相)。

从此开始(缘头)摩诃迦叶成为禅宗第一代祖师,在印度大陆传28代至菩提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秉承师父般若多罗尊者的嘱咐,来到中国弘法,成为中土禅宗初祖。

因为拈花微笑的因缘佛祖改变了他的教育体系的教学法与传授法,主要依靠心领神会,见心明性直指人心,依靠悟性学习掌握佛法。循环渐进,逐渐修为的方法和僧众被非主流化,被边缘化。在印度传承过程中逐渐消亡,一部分转移到东南亚半岛,一部分传入中国大陆,“完成了佛教中国化,中国佛教化”的过程,主要的表现形式和流派是禅宗,显显然迦叶之衣钵亦。

陈寅恪先生曾说: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和佛学的出现是为了中华儒学的一大因缘而来。我理解:前段是为了宋明理学-心学,后段是为了现代和未来新儒学。

为何如此想,是因为佛学的认识论-法相宗唯识论的存在、发展、变化和可能。

毛润之先生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禅宗在走向真理的道路上是独木桥,不是宽广的坦途,关键原因在于两点:1)人作为自然之精灵,因缘各异,有上中下三根之分,也就是悟性各有不一;2)禅宗讲顿悟,因缘具足殊为不易,尽管有大量修法与公案。普度众生需要大众因缘都具足,路在何方?

路在何方?路在佛教的认识论的继承、发展与变化,在法相宗及未来之因缘。

唐玄装,唐三藏法师奉诏译编《成唯识论》(《唯识三十颂》之注释,迦叶之外世亲等护法论师之观点)和撰《八识规矩颂》是对迦叶尊者传扬佛学之补正,寻求大众走向真理的道路宽广的坦途,功在千秋万代。

有唐一朝法相宗与唯识论学说兴盛一时,后逐渐消亡。到了明朝中后期,再次兴起,又30多人研究注释相宗之唯识论,特别是王船山(王夫之)的《相宗索络》一书从29个方面与角度对相宗唯识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作了要言不烦、脉络分明精要之分析,与《成唯识论》和《八识规矩颂》互相印证。深入浅出佛学,传佛辟佛,再继张子(北宋张载)之绝学。径直指出禅宗顿悟之秘密法。大哉贤哉王夫之!!!

20世纪20年代现代新儒学8大家之一的熊十力在北京大学讲唯识概论,化十数年精力撰写《新唯识论》,出佛进儒,终成一代大家,还有四川王恩洋,湖南吴信如等都对佛教唯识学说传承做出了不懈努力。

简而言之,总而言之,常识而言之:佛学、佛教是人类先辈生活文明的结晶,从而形成的精神财富,它的认识论的价值与意义需要发明与发展,需要各个文化之间的交融、参照、缘融,这就是佛学再生的因缘,儒学大发展的契机与缘分。

很遗憾,法相宗唯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只能另文介绍了。谢谢!

再言:作为知识体系、教育体系的学说,其认识论应该有核心的地位。佛学有认识论:法相宗唯识论,儒学认识论何在?

附录1禅宗历代祖师

  释迦佛欲涅盘时传佛心印

  西方一祖迦叶尊者

  西方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七祖婆须蜜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罗侯罗多尊者法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法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法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传法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十二祖摩蝗罗尊者法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法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传法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祖师 ,中土禅宗初祖

  二祖慧可大祖禅师

  三祖僧璨鉴智禅师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六祖慧能大鉴禅师

  云门第一代云门文偃禅师

  第二世香林澄远 禅师

  第三世智门光祚 禅师

  第四世雪窦重显 禅师

  第五世天衣义怀 禅师

  第六世慧林宗本 禅师

  第七世长芦崇信 禅师

第八世慧林怀深 禅师

第九世灵隐慧光 禅师

  第十世中竺元妙 禅师

  第十一世光孝己庵深净禅师

  第十二世演彻虚云禅师

  第十三世佛源妙心禅师



https://m.sciencenet.cn/blog-555668-587895.html

上一篇: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预测
下一篇:直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5 曾新林 骆小红 htz63 dulizhi95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