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 教育 责任 快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xh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胸无大志,努力做个合格的教师。当淡出三尺讲台时,没有因为误人子弟而悔恨即可心满意足喽!

博文

赵本山的小品,您真的看懂了吗?

已有 5153 次阅读 2010-10-7 17:58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鲁迅, 小品, 赵本山, 内涵, 讽刺

【前注】此文只谈赵本山小品以及俺自己对其作品的认识,不谈赵本山本人,即使正文谈及其小时候的苦难也是为理解其作品而已。

相信没看过赵本山和范伟合作的“忽悠系列”小品——《卖拐》,《卖轮椅》和《功夫》的人几乎没有。那么请问,您真的看懂了吗?列举如下事实或现象,请大家深思!

第一,股票明明是在法律的保护下,政府的支持下,有钱有势的人“强抢”贫下中农的钱,可就是有人愿意被抢!总觉得自己从中可以多少分些残羹剩饭,其实即使这些残羹剩饭,也是我们广大劳苦大众之间的争夺。有谁把被大户抢去的钱抢回来了?有谁听说过哪个大户跳楼了?

第二,明明知道中国的足球玩的是“哨子”,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自称“铁杆球迷”的劳苦大众,掩耳盗铃般去支持呢?自己哄自己地认为这是支持中国的足球事业,他们在支持中国足球,可人家玩足球的人根本不这么想,人家想的是你辛苦挣来的钱啊!前些日子不是真相大白了吗?

还有房地产、教育、科研等领域,有没有类似的实例?老百姓是不是心甘情愿被忽悠呢?比如学校里的考试,学生们明明知道知道:任课教师透露考试题或考试内容就是欺骗,可为什么还是愿意老师告诉呢?只要老师不告诉考试内容就不高兴呢?如果被抓不及格还对老师有意见呢?

鄙人觉得赵本山的某些小品与鲁迅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鄙人眼里,鲁迅先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读懂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人之一。只是鲁迅的讽刺太高深、太隐蔽,一般人品不懂。其实许多自认为专家级的文化人也未必真懂,当然也就不会在意鲁迅先生的思想对整个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中学课本删除鲁迅作品就是最明显的例证)。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写?一是受古文的影响,二是惧于当时封建统治思想。如果他老人家像俺倔人这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当局还能让他写下去吗?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赵本山的小品,老赵有的小品的确是在讽刺中国人的Q们精神(当然老赵可能“故意”没意识到)。老赵的小品的表现手法又太通俗,几乎所有人都想不到这个层面上来——毕竟绝大多数中国人属于“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类型。

赵本山出生在一个农村极贫困家庭,很小就失去了母亲,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学“艺”是从受他舅舅影响的,可以说从小他就体会到了最底层中国农民的苦辣酸甜【《二泉映月》的作者瞎子阿炳应该是最底层小市民的代表】。

俺把赵本山的小品“分析得相当深刻”【宋丹丹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白反映下层老百姓生活的,即早期作品,如《三鞭子》等;第二阶段——歌颂新生活、新形势的,如“山丹丹系列”中的《昨天今天明天》;第三阶段——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如“忽悠系列”中的《卖拐》等。

早期作品大多都是show农民生活的,只是单纯地反映、很直白,隐藏不深。比如《拜年》,结局是范乡长升了县长——产房传喜讯,人家“生”了,而这对农民夫妇再次承包到鱼塘。这看似是典型歌颂共产党政策、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皆大欢喜的结局,可同时也告诉观众:农民的无奈和无助,只是乡长的小舅子就能够让一家农民过不好年,逼得老农民夫妇走投无路了,只好硬着头皮给乡长送礼。小品的高潮部范乡长被“冤枉”那些事儿是真的被冤枉吗?其实正是农民的内心独白和无奈的切身感受。赵本山的小品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上、在三个代表的感召下、在今天这个和谐社会中,赵本山也不得不某些事情歌颂一番,比如《红高粱模特队》,这个俺就不去分析了。“山丹丹系列小品”——大致亦如此,不过已经开始indicate 某些社会现象了。

到了第三阶段,赵本山的作品不仅仅满足于搞笑逗乐了。比如开头提及的、红极一时的小品《卖拐》,不仅喜剧、幽默、搞笑效果很好,而是要reveal社会、历史、文化深层次的东西,而且内涵很隐蔽【对于不愿意想或懒得想的人不知道也罢,笑一笑算了,免得活得很累】。娱乐节目嘛,本来就是逗乐的,所以大家往往注意的是小品的结局,忽略了其中的社会根原和深刻背景,也是人之常情。作为以娱乐为目的的春节晚会的压轴好戏,小品的结局不是皆大欢喜就是喜剧夸张,这也是非常需要的,否则肯定被毙。其实如果仔细品读小品的来龙去脉,尤其是故事背景或笑料之后的东西,就会发现其中神秘的内涵。【就像《红楼梦》里少年少女们男欢女爱的情节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后注】博文只谈赵本山小品以及俺自己对其作品的认识,不谈赵本山本人,即使正文谈及其小时候的苦难也是为理解其作品而已。 



https://m.sciencenet.cn/blog-55745-370628.html

上一篇:记2010年一次接受学生记者的“采访”
下一篇:太原访古树——“门口一棵槐,不用挣就往里来”

23 茹永新 刘全慧 孙学军 罗帆 王号 陈安 刘颖彪 杨正瓴 吕喆 金小伟 陶依红 孙永昌 李志俊 耿文叶 李学宽 鲍海飞 李泳 赵福垚 罗广营 丛远新 刘广明 马磊 hhx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