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关于明朝命运问题的一点探讨,和ep4h先生。

已有 3136 次阅读 2017-1-1 19:3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ep4h先生聊到:

明朝的战略失误在于朱棣建都北京。
宋朝衣冠南渡之后,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都在江南。政治中心放到北京,使得江南的经济与文化无法对政治产生直接影响,使得明朝内部矛盾激化却迟迟无法得到解决,这是明末党争的由来。明朝是被自己人生生给拖死的。


   这个问题恰好属于广义生态工程学中,文化社会学部分的内容,我粗浅地进行了回答:


   看法颇为一致。
   在我广义生态工程学中,有一个文化——经济系统与决策系统关系的问题。
   决策系统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向下执行的系统。

   在明朝生产力状况下,大陆形成了南方景观、北方中原景观、西部景观三大自然——经济——文化景观斑块。

   明朝本有军事决策中心——北京;文化经济决策中心——南京两个点,朱棣为防御北方民族战争问题,将决策中心的重点从南京迁移到北京,虽然避开了边军割据的难题,但也相应地削弱了与文化经济决策中心——南京的关系,在缺乏有效的政治生态廊道构建的前提下,使江南地区的独立发展能力失控。中原地区在明朝已经不是最核心的文化经济区域,而此时又要承担着主要的决策中心下行的各项支付,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江南地区丰裕的资源又缺乏正义的资源规划调度,这就为新的政治势力势必填补南方地区及中原——西北难以抵御大天灾规定了未来格局。
   因此,不管是明末暴乱在西部还是江南发生,也不管是下层民众暴乱或者是士绅暴乱,只要暴乱者转入资源富裕的南部地区发展,明朝必然无法同时兼顾南北两条战线。
这就如围棋中的走势一样,朱棣把势自己给破了。

    明朝一代,我个人认为并未依托宋朝人文资源和经济布局遗产而构建起较为有效的管理大格局,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洪武海禁和士大夫自治。朱元璋皇族毕竟出自贫下中农,素质底蕴相当缺乏,充其量只懂得搞政治清洗与搞锦衣卫的黑猩猩社会式被动应急治理模式,而相应地四大自由一旦受制,社会发展立即进入畸形状态——这种统治者处于寄生和压制生态位的模式,注定了明朝难以破解地缘政治格局而升级。实际上,政治模式的选择,并非可以感性或纯利益性地选择的,统治者小集团素质再高,也不能在固定路径下破解该路径必将带来的因果难题,充其量只能缓和。我们回头看体量较小,路径依赖轻微的日本,在德川幕府之后也曾经闭关锁国过,日本的公卿和幕府并非政治素质低,而是大统一权力金字塔式广义生态系统中,顶级生态位阶级权力保证所造成的必然模式。
   

   帝国时代,可以表现为强大而又短暂的扩展能力,或者极度的封闭性质,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 这是广义生态工程学中,文化社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由于继续分析要涉及到大清和二清(还是明清杂交?)两朝,或者西方历史几个特定时代,就此打住。



https://m.sciencenet.cn/blog-561693-1024752.html

上一篇:46岁,到了搞自己名堂的时候了————系统+层级与路径过程分析
下一篇:环保一票否决可以,但要给工厂养殖场足够回旋空间

5 李竞 赵序茅 侯沉 宁利中 邱敦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