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nikan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inikanhai

博文

为说这一声“谢谢”,我等了55年

已有 4117 次阅读 2019-11-9 23:0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为说这一声谢谢,我等了55

 

谢谢俩字,是人们使用频率最多的字词之一。但凡事都有例外,我想对一个人说声谢谢,却一直等了55年。

2019.6.28,我和一位小学同学加了微信好友,至此分别失联55年的状况宣告结束,我郑重其事的对她说了几声谢谢

时光倒回55年。1964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我上小学4年级,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准备了不少活动,11岁的我参加一个集体项目,每个人准备一根一米长的木棍,木棍团体操练习了很长时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老天爷注定不让我参加正式演出,六一儿童节这天凌晨,我那卧病在床两年的母亲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仅仅41岁。

没妈的孩子是根草,有妈的孩子无法体验个中的空虚孤独苦闷艰辛。母亲离去后,我们就搬出租住在村里的家,父亲带我和妹妹到他们单位去住。父亲的工作单位税务所,位置在村最东头,和煤站、兽医站在一排房子里。一条南北向道路把这三个部门与村民区隔开。这是坐南朝北的一排房,税务所是靠西头把边的一间房,靠窗一张办公桌,紧挨着是一个小坐柜,盛放爸爸工作用税票等资料,靠北山墙盘个土炕,是那个年代典型的办公室兼卧室格局。

那个时候读小学,要上晚自习。小学校在村西北方向,从学校到家几乎穿过整个村庄。每个学生自带一盏小灯笼,一般是用墨水瓶制作成小油灯,再买一个玻璃罩子,便成了学生上晚自习必备的物件,晚自习学习照明,下自习回家照路。从学校到家感觉很远,特别是大冬天的夜晚,北风呼啸,树枝摇曳、玉米秸柴火垛发出奇怪的声音,黑咕隆咚的夜色紧紧包裹着我,11岁的我提个小灯笼,乍着胆子,深一脚浅一脚的穿过街巷,头皮发紧,胆战心惊,总觉得有什么鬼怪、坏人等随时可能冲出来。

不知什么时候,下晚自习回家时,蓦然发现身后有个小灯笼,跟我保持着二、三十米的距离,我走它走,我停它停,直到我进家门它才拐弯。自从有了这个小灯笼,我下晚自习回家路上就不再害怕了,因为感觉有这个亮光作伴,鬼怪、坏人就不敢欺负我了。后来发现这个小灯笼,是我的一个女同学,她家住在煤站的西侧,和税务所一路之隔,记得她家院里有石碾,她有个哥哥是电影放映员,很神气。那个时候,少不更事的我比较腼腆,心里感激想说感谢但是一直没有说出口,居然没有跟她说过一句谢谢。就这样,她还是默默的提着小灯笼,一言不发,隔着二、三十米的距离,默默地等我回家后再离去。如此持续了很长时间,我没有跟她说一句话,她也没有跟我打一声招呼。后来就不见她了,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没有一点信息。于是没有跟她说声谢谢就成了我闷在心里的遗憾。

感谢科技迅猛发展,微信出现了。战友群、同学群、工作群等等朋友圈纷纷建立。一个意外的机会,得到了这位女同学的电话,心想不妨一试。电话居然接通了,一个陌生的声音传出,我先确认对方就是要找的人,之后自报家门,说在哪个村,街坊四邻是谁,老师同学们还有谁,哪年哪月的什么事儿……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对上了,嚯,由惊诧!到惊呼!惊喜!再到惊叹!这一下话匣子打开了,尘年往事滔滔不绝的涌了出来……55年了呀!

想当年,她12岁,我11岁。到如今,她67岁,我66岁。可喜的是我们都有一个相濡以沫的老伴儿,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都是一个独生儿子,孙辈二人,她家大的是孙子,小的是孙女。我家大的是孙女,小的是孙子。孙子、孙女齐全,可谓洪福齐天啊。

那盏小灯笼,给了我胆量,给了我安全,给了我友善,这是给我的一笔财富。

那盏小灯笼,发出的善良、友爱、助人为乐之光,照耀我的人生路,一步一个脚印行进在快乐健康幸福的大道上。

人这一辈子,不容易。幸运的是,我们还都活着,而且日子过得还不错。茫茫人海,世事沧桑,半个世纪后又联系上了,啥叫幸运,啥叫缘分……

忘不了啊,冬夜里的那盏小灯笼……

2019.11.9   23:08




https://m.sciencenet.cn/blog-562087-1205518.html

上一篇:秦皇岛市老科协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下一篇:昨夜一场秋雨,今晨满眼金黄

24 张鹰 钟定胜 王振亭 孙颉 武夷山 郑永军 张学文 吴斌 任胜利 周浙昆 彭振华 郑强 栗茂腾 杨正瓴 苏金亚 梁庆华 刘庆宽 刘玉仙 石磊 郭战胜 周忠浩 晏锐 高江勇 蒋敏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