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开后百花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exue623

博文

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滁州琅琊寺

已有 506 次阅读 2024-5-30 06:05 |个人分类:六月雪风景|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琅琊寺,在滁州城西南琅琊山中。唐大历六年(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令寺僧法琛建此寺,代宗李豫为该寺命名“宝应寺”。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易名为“开化寺”、“开化禅寺”和“开化律寺”。因其座落于琅琊山中,治平元年(1064年)改称“琅琊寺”。该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中经唐末、宋初两次重修,元末兵燹,毁坏不堪,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清代嘉庆(17961820年)、道光年间(18211850年),数次毁而修复。

寺内建筑,今日面貌已非旧颜。宏伟的“大雄宝殿”座落其中。殿共5间,高12米,进深15.3米,修建于民国5年(1916年)。殿内原有如来佛和观世音巨型塑像,两旁排列十八罗汉群像,“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全部砸毁,1981年进行重塑。大雄宝殿前,庭院内有“明月池(原名“华严池”),池上有拱形小桥一座,名叫“明月桥”。桥北有带走廊的小瓦平房一排,共12间名叫“明月观”。民国6年(1917年)重建,是寺僧集中坐禅处。

明月观北,有一小院。院内有一亭一泉,亭叫“三友亭”,亭侧松、竹、梅常年相依。院内峭壁之下有一泉,名“濯缨泉”,源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名。在“明月池”南边,有庙门一座,也是苏式亭阁建筑,这里原是“韦驮殿”,系清代嘉庆年间寺僧皓清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达修重建。现在的亭子,是民国23年寺僧根如重建。1982年琅琊山管理处在此亭内塑弥勒佛(高1.41米)和韦驮(高2米)菩萨各一尊,供游人观瞩。

大雄宝殿后面,有“藏经楼”一座,自成一个天井,天井有一圆门,门额有砖刻隶书“三藏玄枢”4个大字,系民国10年滁县知事叶玉森所书。藏经楼是砖木结构的小瓦楼阁,上、下两层,门窗全系雕刻图案组成,正楼5间,两边厢楼各3间。楼高18米,进深8.68米,建于民国7年。藏经楼南有“念佛楼”,原是正楼和厢楼各3间,民国11年修此楼时,改为正楼3间,厢楼1间。

大雄宝殿南侧有一花园,名叫“祗园”。苍松翠柏满园,峭壁石刻高耸入云。上有历代名人题字,最为显目的是篆刻“南无阿弥陀佛”6个大字,还有“翠微亭”和“悟经堂”,翠微亭是苏式亭阁,此亭原在濯缨泉上,以后移建于此。由翠微亭南侧,沿石阶向上,有一所5间小瓦平房为“悟经堂”,为僧侣诵经拜忏之处。

琅琊寺外,东北山上,有“无梁殿”1座(明5间、暗3间)。高10.8米,进深8米。用灰砖砌成,庄严肃穆,古色古香,“为江北诸殿之冠”。殿内原有东晋所铸玉皇大帝铜像,毁于清代,清末达修重塑坐像,又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1982年进行重塑。此殿东侧原有舍利石塔一座,系宋熙宁元年(1068年)由光州固始县药婆徐氏施净财建造,已毁。

无梁殿南山坡上,有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建“三天门”一处,与无梁殿上下相对。无梁殿东数十丈,路边山旁有唐代崖刻3块。其中一块是唐代元和四年(809年)四月十五日乡贡进士卢弘宣、监察御史里行刘约与滁州刺史赵元阳同游时刻,并有元和十五年夏秘书省校书郎郡守钱可复的续刻。另一块是李幼卿题诗。

由无梁殿向西,约数百步至藏经阁西北,有一个大石洞。可容数十人,名叫“雪鸿洞”。明代万历年间,寺丞宋大斗在此洞研读《易经》,万历四十五年,寺丞仇维桢为此洞题名刻石,并在洞内石壁上刻“面壁处”一方,以祀宋大斗。洞内正面崖壁,有阳雕一个斗大“佛”字,洞的深处,有摩崖一方,高约丈余,上镌“南无释迦牟尼佛”字样。

“雪鸿洞”西不远处还有一个山洞,名“归云洞”,洞名镌刻于洞门头一巨石上。洞内有宋代治平元年、二年滁州知州杜符卿等记游及赠寺僧上诠诗2块。此摩崖石刻至今已900多年,仍如新镌,实为琅琊寺之珍宝。从“归云洞”缘山向南至“石上松”(又名“六朝松”),此松长在悬崖石缝之中,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盛汝谦有游记叙过(碑立在大雄宝殿后院东北角),400多年来枝健叶茂。在“石上松”旁有一巨石平台,宋治平四年命名为“拜经台”。

注:本文文字介绍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或)出版商,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图By王从彦@滁州琅琊山

滁州琅琊寺 (1).jpg

滁州琅琊寺 (2).jpg

滁州琅琊寺 (3).jpg

滁州琅琊寺 (4).jpg

滁州琅琊寺 (5).jpg

滁州琅琊寺 (6).jpg

滁州琅琊寺 (9).jpg

滁州琅琊寺 (12).jpg

滁州琅琊寺 (16).jpg

滁州琅琊寺 (17).jpg

滁州琅琊寺 (18).jpg

滁州琅琊寺 (19).jpg

滁州琅琊寺 (20).jpg

滁州琅琊寺 (22).jpg

滁州琅琊寺 (21).jpg

滁州琅琊寺 (23).jpg

滁州琅琊寺 (24).jpg

滁州琅琊寺 (25).jpg

滁州琅琊寺 (26).jpg

滁州琅琊寺 (27).jpg

滁州琅琊寺 (28).jpg

滁州琅琊寺 (29).jpg

滁州琅琊寺 (30).jpg

滁州琅琊寺 (31).jpg

滁州琅琊寺 (32).jpg

滁州琅琊寺 (32).jpg

滁州琅琊寺 (34).jpg

滁州琅琊寺 (35).jpg

滁州琅琊寺 (36).jpg

滁州琅琊寺 (37).jpg

滁州琅琊寺 (38).jpg

滁州琅琊寺 (39).jpg

滁州琅琊寺 (40).jpg

滁州琅琊寺 (42).jpg

滁州琅琊寺 (44).jpg

滁州琅琊寺 (47).jpg

滁州琅琊寺 (48).jpg

滁州琅琊寺 (50).jpg

滁州琅琊寺 (52).jpg

滁州琅琊寺 (55).jpg

滁州琅琊寺 (56).jpg

滁州琅琊寺 (57).jpg

滁州琅琊寺 (58).jpg

滁州琅琊寺 (59).jpg

滁州琅琊寺 (60).jpg

滁州琅琊寺 (61).jpg

滁州琅琊寺 (62).jpg

滁州琅琊寺 (63).jpg

滁州琅琊寺 (64).jpg

滁州琅琊寺 (65).jpg

滁州琅琊寺 (66).jpg

滁州琅琊寺 (67).jpg

滁州琅琊寺 (68).jpg

滁州琅琊寺 (69).jpg

滁州琅琊寺 (70).jpg

滁州琅琊寺 (71).jpg

滁州琅琊寺 (73).jpg

滁州琅琊寺 (74).jpg

滁州琅琊寺 (79).jpg

滁州琅琊寺 (82).jpg

滁州琅琊寺 (86).jpg

滁州琅琊寺 (87).jpg

滁州琅琊寺 (88).jpg

滁州琅琊寺 (89).jpg

滁州琅琊寺 (92).jpg

滁州琅琊寺 (93).jpg

滁州琅琊寺 (94).jpg

滁州琅琊寺 (95).jpg

滁州琅琊寺 (91).jpg

滁州琅琊寺 (90).jpg

滁州琅琊寺 (96).jpg

滁州琅琊寺 (97).jpg

滁州琅琊寺 (98).jpg

滁州琅琊寺 (99).jpg

滁州琅琊寺 (100).jpg

滁州琅琊寺 (105).jpg

滁州琅琊寺 (102).jpg

滁州琅琊寺 (107).jpg

滁州琅琊寺 (108).jpg

滁州琅琊寺 (114).jpg

滁州琅琊寺 (122).jpg

滁州琅琊寺 (125).jpg

滁州琅琊寺 (126).jpg

滁州琅琊寺 (124).jpg

l  滁州琅琊山醉翁亭、欧公祠、同乐园、琅琊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78552.html

l  滁州琅琊山深秀湖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5725.html

l  安徽博物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95302.html

l  安徽博物馆书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97382.html

l  安徽地质博物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95765.html

l  安徽地质博物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96332.html

l  安徽地质博物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99939.html

l  安徽地质博物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01040.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6157.html

上一篇:一枝一叶总关情——扬州郑板桥纪念馆
下一篇:柔裙摇曳羞掩脸 一春含笑淡香随——外来植物南欧铁线莲

5 许培扬 宁利中 高宏 刘进平 何青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