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抗击癌症,尤其需要智慧

已有 2680 次阅读 2014-10-14 17:0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哲学, 文章, 医学, 孙子兵法

这篇文章发表于《医学与哲学》8月刊,原文标题为《抗击癌症,尤其需要智慧——读汤钊猷教授<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有感》。

 

不久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著名医学专家韩启德院士在昆明发表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论述,认为医学中不少观念需要变革。他颇有哲理地说:“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的确如此,这在肿瘤领域尤其典型,韩院士谈话中也特别提到了肿瘤的问题。说到底,这其实是人类自以为是,狂妄不已的表现。而本质上,则是缺乏底线及智慧的缘故。

近日,有幸得到汤钊猷院士的新书《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先睹为快。拜读之余,甚为折服。汤老在书中不仅点出了今天肿瘤防治的要穴和弊端所在,更指明了癌症防治对策中的一大关键——需要智慧地应对。

    看到此书的第一反应,是立刻回忆起汤老1982年发表在《医学与哲学》杂志的文章,提出肝癌防治的儿大策略问题。30多年后仍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几年前,笔者就曾经拜读过汤老所著的《消灭与改造并举》一书,书中开卷就说赞同笔者的观点:癌症只是慢性病,并以他数十年的临床思考,提出对肝癌等需消灭与改造并重的思想。可以说,这正体现了既利用医疗科技的昌盛(消灭癌细胞),也知晓什么时候该止步(改造或妥协)。这就是智慧的光芒!

    其实,癌症也好,细菌、病毒也好,都是生命体。按生态学的观点,即便是再微小的生物体,都有按其自己方式顽强生活下去的能力。癌细胞、病毒、细菌也一样,一味地抑杀,其结果只会是促使癌细胞变异,导致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最终超级病菌出现并肆虐!

    汤老在《消灭与改造并举》中曾经说到,癌症会“过五关,斩六将”而转移复发;癌细胞还会与人“躲猫猫”,尤其是受到打击时会自我躲藏(部分癌细胞化疗时处在休眠状态,可逃过打击),诸如此类,都说明癌细胞(癌症)是有智慧的。然而,高歌猛进的科技让人类自我膨胀,不知止步。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并坚信会彻底揭示癌症秘密,定能发现对癌症致命性一击的手段,就像抗生素对付细菌一样。其实,诚如英国血液病专家格里夫斯在《癌症,进化的遗产》中所言:事实上,今天的人们,一发现有癌的蛛丝马迹,“人类便蒙着双眼在射击”,全无智慧或理智可言。因此,癌症治疗领域出了大问题。

    汤老在肿瘤领域耕耘了半个世纪,他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深厚的传统文化涵养,明确提出抗癌需要借助智慧,且力主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孙子兵法》之智慧。他认定孙子兵法完全有可能指导今天临床抗癌工作,并就其中可资借鉴的抗癌智慧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该书中,他结合兵法,对如何智慧地应对癌症详加阐述,从看癌、诊癌、治癌、防癌等环节着手,进行战略、战术、方向、办法、艺术等方面的分析,可谓环环紧扣,如庖丁解牛。例如,治癌篇中,他从方略、上中下三策、不同阶段的选择、不同癌症的分别对待,以及一个个兵法策略的具体运用等,娓娓道来,细加分辨,让人读来似乎不像是看枯燥的医学书,更像是在看带有丰富故事情节的军事题材章回小说。如在讨论“不同癌症阶段的治疗选择”时,他根据不同具体情况论述了“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等六种对抗策略,并分析不同癌症阶段的选择及使用原则,充满了智慧及辩证法,故才成就其为一代治癌大师。

    在讨论“治癌的攻与补”中,汤老引孙子所言:“可胜者攻”,“不可胜者,守也”,并配合以攻与补的中西医治癌实例说明之。强调按照孙子的军事思想,治癌要统筹考虑“攻”与“守”(即攻与补)的关系。尤其晚期患者,首先要守得住,才能谈得上择机攻癌;如何才能守得住,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处处事事考虑到有利于增强机体(包括考虑改善精神、活动、饮食,提高抗癌能力的中西药物等)。对晚期癌症,他引孙子所说的“以治待乱,以逸待劳”等思想,不主张贸然攻癌;要善于做到避其锐气,努力做到逐步削弱其力量,也需要研究安排持久的游击战。如此,才能最终有希望战胜癌症。该书内容深刻、丰富,紧贴肿瘤临床,足智且多谋。

    笔者有幸于今年4月底应邀在上海图书馆与汤老就肿瘤治疗话题,展开一场面对公众的中西医对话。场面空前,偌大的报告厅,挤得水泄不通,过道中也塞满了人。大家听汤老侃侃而谈兵法与治癌,如痴如醉,许多年长者更是拼命记着笔记,生怕有所遗漏。

对话中,让笔者感慨万千的是,汤老一开场就说:“中国梦,就是中国的伟大复兴!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我是搞癌症的,所以我考虑中国式抗癌的问题,就是现代科技和中华文明的精神相结合。”一腔爱情怀跃然而现。的确,国梦,落实到每个个体,就是在自身领域为推动中华文明与现代精神结合做贡献。

在此,我们回到韩启德院士的批评中,他指出,“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闪为它的衰落……”的确如此,至少在各种难治性的慢性病领域,人们陷人了两难境地:高科技确实能够帮助解决一些问题,但仅仅只是一部分问题,远非所有问题,却以社会无法承受的高昂医疗费及医学人性的缺失为代价;停滞于陈旧手段,则慢性(特别是癌症等)“井喷”,生命受到威胁,人类无法招架怎么办至少,我们认为,这里面都有一个如何借助智慧解决难题的行性。包括与传统智慧结合,也许都会创造崭新的局面。作为资深的肿瘤临床医师之一,在最棘手的癌症治疗领域,笔者有充分理由坚信这一点。

“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作魔法。”韩启德院士揭示了现代医学的一个悖论。而汤老关于人类与癌症博弈过程中可借鉴孙子兵法智慧的睿智之见,及其深切的临床体验,至少让人们有了一个破解这一悖论的思想利器及成功范式。

故,《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一书对所有医务工作者开卷有益。

 

作者简介:何裕民1952—),男,浙江义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医学会理事,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中医学、心身医学、体质学说,临床攻肿瘤治疗。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00-835625.html

上一篇:踮起脚尖赶路与“沙堆”效应
下一篇:中医学防治癌症:需重新再认识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