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面对癌症,最根本是让人活下去

已有 2263 次阅读 2015-3-2 16:02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乳腺癌, 死亡率, 结直肠癌, 食道癌, 中国城市

癌症,尽管3000年前尸体上就有,但在过去很罕见。18世纪,癌症只占死亡率的0.75%。在当今中国,每年新发病人数306万,死亡220万,已成为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过去30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近一倍。

中国癌症谱已兼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癌症的流行学特点: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5种杀手,乳腺癌则成为女性的第一号杀手。中国人死于肝癌的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胃癌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

仔细分析,从今天现实环境来看,癌症与精神失常一样,都是文明的产物。癌症可以说是一种“人类自我制造的疾病”,污染、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引发癌症的因素,中国今天癌症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就是典型的现象。

细胞受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才最终发展成了癌症。因此,癌症是一类有众多因素参与的,主要涉及自身内在细胞代谢的,常有着缓慢发展过程的人体自身“内乱”。癌症的发生是正常基因调控正常细胞分化过程中出现异常,类似于我们的“聪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发育障碍。

但这些“孩子”再坏,它们也还是自身的“孩子”!而且癌细胞在“生存压力”下,进行了选择性的变异、进化。所以会导致耐药、变异;越治疗,毒性越大。更何况“格杀毋论”的化放疗手段,无法区分出“好孩子”和“坏孩子”(正常和异常细胞),因为它们都是自体的孙代、重孙代“孩子”(指子代细胞),有着同种同源性,杀死“坏孩子”八千,也许伤及“好孩子”一万。

笔者认为:穷追猛打不是聪明的对策,许多情况下,可采取积极措施,或防范其出现,或减缓其发生,或减少其伤害,或修复其后果。不是一味的打击,而是综合,多环节着手,某些方面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体现智慧!

总体上讲,目前常用的手术、放疗等方法,都是局部治疗。而癌症是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单纯的肿块切除甚至大范围切除,以及大剂量、大面积放疗,并不一定能提高治愈率,反而会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而化疗虽然是全身性治疗手段,但有效率并不高,价格却奇高;好处不大,副作用大。放化疗都是成指数杀灭癌细胞,即只能杀灭一定比例的癌细胞。所以,无论重复多少次也不可能真正100%地清除癌细胞。

严格地说,治疗疾病最终的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保存患者的生命。消灭某种疾病只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手段之一。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常常错把手段当成了目的,结果造成南辕北辙,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就像我们对患者实行手术、放疗或化疗,目的是为了治愈该患者;消灭肿瘤只是治愈该患者的手段,可是我们却常常为了消灭肿瘤而把患者这个“人”也一起消灭掉了。

所以,只要能够让患者好好活下去,癌细胞并非一定要斩尽杀绝,因为,我们的根本目是让患者活下去!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00-871294.html

上一篇:癌症康复的三大目标
下一篇:一观察、二追踪、三采取行动

1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