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清
富二代桑格何以两获诺奖? 精选
2022-2-17 14:17
阅读:15608

生于富豪之家的桑格,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富二代。然而,他并未像诸多不学无术的富二代那样堕落成纨绔子弟,而是凭两获诺奖成为了科学大师。任何一位科学家获一次诺奖已实属不易,而他竟两次把诺奖收入囊中。这是为什么呢?从他的经历看,答案昭然诺揭,其可浓缩为两字——热爱。

受家境影响,桑格从小对生物学有着浓厚兴趣因此他选择了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专业作为志业。在上学期间,他的成绩一般、能力平平,故他毕业求职时遇到了麻烦——找不到接收单位。为此,他在求职信的最后都加上了一句话:“我自带干粮不要薪水。”这样,他最终入职了剑桥的一个科研实验机构。

他在一间暗无天日、气味难闻的地下实验室工作,期间无怨无悔,凭兴趣埋头苦干,经10余年默默无闻的努力后,他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凭此成果,他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首获诺奖时,他还不是教授;得诺奖后,校方才给予他教授头衔和行政职务。

得诺奖后,他并未忘乎所以,而始终认为自己是普通人。源于科研带来的踏实感、愉悦感和成就感,他并未停下进取的脚步,一直在苦苦探寻新的研究方向。找到了新方向——给DNA测序,他第一时间推掉了各项行政工作,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仍一如既往地亲力亲为做实验。

经过近20年苦行憎般的探索,他终于开发出了一套高效的DNA测序方法,名为“双脱氧链终止法(桑格法)”。以后,这套方法逐渐演变成了世界通用的DNA测序手段,并为浩荡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实验方法。

凭此成果,他再次接到了瑞典的电话——获得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总而言之,他取得的所有成就,靠的是不懈探索——日积月累的试错和千万次的从头再来,靠的是挚爱科研——以好奇心刨根问底,靠的是把精力用到正途——聚焦于实验过程和可靠结果而非论文发表(他一生只发表了屈指可数的几篇论文)。

退休后,他照样喜欢无官一身轻,因而拒绝了英国女王授予的爵士勋章。后来,他被同行称为“基因学之父”,可他却自嘲:“我只是个一辈子在实验室里瞎胡混的家伙。”

在他家里,不摆任何奖章和奖杯;他像普通人那样遛弯养花,不事张扬,过着简单纯朴的生活。直到20131119日,这个快乐而古怪的科学大师,在梦中安然离世。

爱迪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热爱是能量,没有热爱,任何伟大的事情都不能完成。”是啊,热爱科研不一定成为科学大师,而缺乏热爱则一定不会成为科学大师!

撰写本文时,参考了网文【1-4】,在此致谢!

参考

1诺贝尔奖吗?我得过啊。两次。 

https://www.sohu.com/a/289615204_120066732

2桑格——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https://www.mouluexue.com/minguorenwu/20210546126.html

3一个普通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启示 

https://www.sohu.com/a/466392142_253294

4英国最牛“啃老族”:我家有钱有船,还有两座诺贝尔奖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959292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575926-132572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