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清
什么情况下学者应知无不言或免开尊口? 精选
2022-6-5 16:02
阅读:10916

维特根斯坦指出:“凡你能说的,你说清楚;凡你不能说清楚的,留给沉默(what can be said at all can be said clearly, and what we cannot talk about we must pass over in silence.)。”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对自己完全搞懂的事儿,知无不言;对自己一知半解或完全不懂的事儿,免开尊口,此时沉默是金。这里的“完全搞懂”,是指真正掌握了某事物的演变机制和规律。

虽然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实际上难以做到。我注意到不少学者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即对一知半解的事儿敢于信口开河,对完全不懂的事儿也敢于强词夺理。这样久而久之,学者的公信力势必大打折扣,由此专家也就沦落为“砖家”。

譬如,202261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6.1级地震的发生,引起了某微信群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说是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的余震,有人说是2008年汶川8.1级地震的余震,还有人认为不能排除是前震的可能。由于均缺乏科学依据,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我没忍住怼道:“判断某次地震是什么事件(如前震、主震、余震),必然涉及到地震序列,而地震序列又必然涉及到时空范围,即地震区或研究区的物理边界和时间的起止范围。在能科学厘定该时空范围的前提下,还得有判断地震事件类型的可靠方法。在未解决这两个基础科学问题前,没有人能知道某次地震是什么事件。研究地震与研究其他的事物一样,必须得讲科学。否则,只能陷入无休止且毫无意义的争论,而无法推动地震研究的实质性进展。”结果诸君的讨论消停了,呵呵。

在遇到突发灾难事件时,学者有义务做科普为大众分忧解难,但必须以自己真正懂得事件的成因机制为前提。若能做到而不做,则不是有责任心的学者;若能做到,则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反之,在自己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不应胡编乱扯而扩散无知,因为这只能起到添乱和误导的效果。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学而知不足,愈进则愈惘。是啊,即使对学富五车的智者,在自己专业范畴内能真正通透的事儿也寥寥无几,更何况普通的学者。再者,任何学者,若谈论非本专业的学术问题,就不自觉地成了外行或准外行,未必有什么真知灼见;若非要发表见解,须基于坚实的科学依据。因此,学者谨言慎行是起码的素质,用科学说话是基本的要求。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提醒人们:在事物的认知上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且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已知和未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前行的动力以不断扩大知识边界,才能以谦虚谨慎的态度深度钻研学问,才能在探索之路上不断纠错以找到真理,才能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取得卓越成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575926-134167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