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的春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scb 中国出版集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学术出版中心 孔编辑,广交博友,磨练睿智,分享心情。常用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xueshu

博文

书名:《日语语法专题研究》(《语言学研究新视界文库》)

已有 2283 次阅读 2014-8-27 17:0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书名:《日语语法专题研究》(《语言学研究新视界文库》)

作者名:孙海英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 978-7-5100-8471-3

定价26.00

作者简介:

孙海英,黑龙江牡丹江人。1996—2003年就读于黑龙江大学日语系,2000年获学士学位,2003年获硕士学位。2003—2004年在上海海事大学任教1年,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获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北方工业大学日语系至今。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教材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句法学、汉日对比语言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有关日语连体修饰节的句法问题,国内目前在日语教育方面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以及在日语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相关研究。本书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发现问题,基于目前国内日语连体修饰节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日语连体修饰节在句法意义及话语功能上的特征,是笔者近期科研的最新成果。书稿对连体修饰节问题的综述研究总结了国内近年来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句法意义及话语功能的分析在日语本体研究中分析过程更加注重语法系统的体系性,更多注重观察及解释汉日两种语言在语法上的共性,同时更多地关注了汉语的话语功能问题研究对日语语言学研究的积极影响。

   录:

第一章 21世纪的连体修饰节研究动向述评    001
第一节 研究目的
   002
第二节 调查范围的限定
   002
第三节 连体修饰的相关概念说明
   004
第四节 名词句·形容词句· 动词句连体修饰节结构
   006
第五节 连体修饰节的语序
   014
第六节 语言类型学
   015
第七节 研究方法和语言理论的应用
   015
第八节 与日语教育的关系
   021
第九节 结 语
   022
第二章 日汉非限制性动词定语从句句法语义特征对比研究
  02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028
第二节 先行研究
   029
第三节 非限制性动词定语从句的句法特征
   029
第四节 日语定语从句与主句语义关系结合的紧密度
   032
第五节  从语义紧密度考察汉日非限制性动词定语

        从句的异同    037
第六节 语义关系结合紧密度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040
第七节 结 论
   041
第三章 日语对比逆接型定语从句句法制约机制研究
   044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044
第二节 “对比”和“逆接
”    045
第三节 结 语
   055
第四章 日汉定语从句在话语展开功能上的差异
   059
第一节 日语连体修饰节的话语展开功能
   060
第二节  日语连体修饰节与汉语关系从句在话语展开功能上的

        异同    062
第三节 从背景化角度看日语连体修饰节与汉语中的关系从句的

        差异    067
第五章 汉日定语从句在场面描写功能上的差异
   06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070
第二节 句法特征
   071
第三节 眼前描写定语从句
   074
第四节 场面切换与场面维持
   077
第五节 结 语
   087
第六章 中韩大学日语教育比较研究
   091
第一节  中韩两国日语教育的历史
   092
第二节 中韩两国大学日语教育的现状
   095
第三节 中国大学日语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098
第四节 结 语
   099
第七章 日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课题研究为中心    101
第一节 引 言
   101
第二节 外语专业的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103
第三节 基于日语专业特点的课题研究
   104
第四节  课题研究中指导教师的作用
   106
第五节  课题研究的成效与思考
   107
后 记    110





https://m.sciencenet.cn/blog-582016-822773.html

上一篇:书名:《中西通识教育的思想与实践》
下一篇:书名:《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研究》(《外语教学研究新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