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qe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qed

博文

三聚氰胺又火了!

已有 3655 次阅读 2012-12-13 17:36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媒体报道,北大教授李可基说“三聚氰胺基本是无毒的物质,成人继续喝下去不会损害人体”,引来无数拍砖。
三聚氰胺当然没法直接喝,这里说的是被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吧。三聚氰胺的毒性究竟如何?从网上可以查到:
“目前三聚氰胺被认为毒性轻微,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大于3克/公斤体重。据1945年的一个实验报道:将大剂量的三聚氰胺饲喂给大鼠、兔和狗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然而,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掺杂了≤6.6%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粉是宠物食品导致中毒的原因,为上述毒性轻微的结论画上了问号。但为安全计,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具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
检出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名单
  序号 标称的企业 产品名称 抽样数 不合格数 三聚氰胺最高含量mg/kg
  1、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鹿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1 11 2563.00
  2 、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 熊猫可宝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5 3 619.00
  3 、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 圣元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7 8 150.00”

可见对成年人的危险不大,应该是事实。对婴幼儿则完全不同。

事件发生前,因为牛奶中根本不应该有三聚氰胺,各国都没有标准。事件后规定了标准,防止任何人加入三聚氰胺。根据现行标准,上面的几种奶粉严重超标,三鹿竟然超标1000倍。


偶尔也能见到支持李可基教授的评论:

---------------------------------------------------

一群不长大脑,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的白痴。人体本身就有很强的解毒,排毒功能,这有错吗?人体主要解毒器官是肝脏,主要排毒器官是肾脏。许多能够溶解在水里面的毒物可以直接从肾脏通过尿液排出,那些不能溶解在水里面的毒物通常能够溶被酯类溶解,在体内与蛋白质结合以后运输到肝脏,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以后变成能够溶解在水里面的毒物再从肾脏经尿液排出。肝脏还可以通过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将大多数体内有毒物质氧化后失去毒性或者毒性减弱,少部分毒物经过氧化后毒性会增强,这些经过肝脏内氧化反应转化的有毒代谢物质再与肝脏内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水溶性的代谢产物,然后从肾脏排出。这是高等动物体内最基本,最主要的解毒排毒途径。人家专家那点说错了?早在三百多年前,国外就有一个毒物学家曾经说过“任何外源性化学物质都是毒物,世界上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只不过根据它们毒性大小来将它们分类为毒物和药物。”换句话来说,我们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都是毒物,只不过这些毒物的毒性很弱,在正常摄入人体的情况下不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也不会中毒罢了。所谓中毒就是外源性化学物之进入体内,超过了一定的剂量(这个剂量通常就是人们说的最小中毒剂量),引起人类疾病或者损伤,严重的甚至死亡这一个过程。比如,人们必须呼吸空气才能活着,因为空气里面有氧气,但是,吸入超过50%以上的高浓度氧或者吸入纯氧十几个小时以后就会引起急性氧中毒,又比如,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缺水会被渴死,但是,每天喝下超过20升的水就会引起急性水中毒。但是,正常情况下有谁见过呼吸自然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中毒的?有谁见过正常的生活饮水发生过水中毒的?水和氧都是毒物,但是他们的毒性很低,正常的呼吸和饮水不会造成中毒,其他的食物也是一样,正常的吃不会出问题,拼命的,大量的吃肯定会生病,比如大量的长期的吃糖会损伤胰腺的功能引起糖尿病,这其实就是慢性糖中毒,长期吃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会会引起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等,这其实就是这些食物过量摄入引起的慢性中毒。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只不过是毒性大小不同罢了,三聚氰胺当然也是毒物,这没什么可商量的,但是它的毒性的确属于微毒,而且溶解度也不大,对成年人的毒作用本来就不大,人家那个教授可没有胡说,是你们没常识罢了。
---------------------------------------------------

想要了解三聚氰胺事件的详细情形,可查看维基百科。

补充:现在那次媒体见面会的视频和文字稿已经公布:http://video.sina.com.cn/p/finance/20121212/151361943059.html

想知道李可基到底说了些什么的人不妨看一下。注意:文字稿中李的发言被按到了坐在他旁边的季可良头上。

李可基一共讲了17分钟,其中说到:“我们经常会听到我们的消费者,或者媒体他们科学素质不高,所以净把一些不着边的事,无事生非的事报道出来”。这显然惹恼了一些对号入座的消费者和媒体,网民拍砖无数是情理之中的事,媒体报道断章取义也是必然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583426-642299.html

上一篇:《微博》注意养生的老中医很长寿
下一篇:《微博》李可基到底说了些什么

3 戴德昌 xfxf123 sz1961s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