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精选

已有 12050 次阅读 2017-2-21 08:53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教育, 心理健康, 教书育人

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值得注意到问题。

人到一个新的地方,遇到周围陌生的环境,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恐惧感,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种恐惧感也不一定是坏事,例如,我们到一个新地方的火车站,周围都是陌生人,便提高了警惕。学生从中学到大学,或者从本科生变成了研究生,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一开始产生一定的恐惧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时间一长,对环境熟悉了,对同学熟悉了,适应了新的环境,也就消除了恐惧,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之中。这是大多数人的正常行为。

但是,也有少数人由于各种原因,对于换环境这样的事情难于适应。例如,有的学生原来成绩很好,自以为很不错,到了新的环境,与周围同学一比,就发现自己并不优秀,学习上还可能产生困难。又有的学生可能生活条件不很宽裕,与有些经济条件很好的同学一比,觉得自己很寒酸、没有面子,产生自卑感。这也很正常,其中大多数还是慢慢地会自我调整、克服困难,最终适应环境,有的虽然一直不能很好的适应,但还没有出大问题。而其中还有极少数人则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把自己的身体弄垮了,要么与环境中的其他人产生对抗,这就容易出事情。前几年出现的几个恶性案件,如云南的马加爵杀人案,上海的林森浩投毒案等,实际上一开始都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然,最后他们犯罪的原因并不是心理健康,但是,如果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一开始就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很好地加以引导,他们也未必一定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自己也曾经遇到同学中类似的问题,当时我还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那时候在班上蹲点的一位政治老师找我谈话,让我跟一位X同学要好好谈谈,搞好关系。这使我感到很茫然,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仔细询问了那位政治老师,我才知道一点原委。据说是我很看不起X同学,所以那位X同学对我意见很大,甚至影响到他的情绪。我们班比较大,有四十多人(那时候就是大的班了),我年龄比较小,上大学时身体才刚进入青春发育期,当然个子也还很矮,政治上还是一个“非团员”(那时班里大多数都是共青团员,还有几位党员),更不是班上的干部,我又不善交际,与生人讲话都有些结巴,那时候,学习考试是五级分制,也不排名。总而言之,我在班上是看上去最不起眼的人物。那位X同学与我既不是一个小组(那时候政治挂帅,学生经常政治学习,十来个人的学习小组有团小组长领导),也不住在同一个房间(一个房间住八个学生、上下床满满的,一般作息都在自己房间),所以与X同学都没有怎么讲过话(我那时候与那个班上许多人都没有说过话)。我既不知道他的过去,也不熟悉他的当时,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位同学而已,哪里谈得上看得起或看不起他。这对我似乎是“无妄之灾”。这样的事情叫我如何去解释?如果要解释,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越说越糟糕。

后来得知,这位同学当时可能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中学时还是一位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可是到了当时的科技大学,课程稍有难度,就会有一些困难,因而产生了自卑的情绪,越思越想越麻烦。而我可能由于学习方法比较对头,上课听得很认真仔细,所以课后似乎不很用功,不必“开夜车”(那时候科大开夜车的人不少),还可以常常在宿舍聊聊天,成绩也还不错。这位X同学由于心理健康方面出了一点问题,也不知道怎样就幻想出我这样一个“假想敌”来了。好得不久到二年级我们就重新分专业,他与我就分开了。以后再也没有交往。后来的岁月中,这位同学在心理健康方面还是出了问题,虽然得到过救助,但听说最后的结局还是很不幸。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认识还很差,往往认为是“政治思想”问题甚至道德的问题。其实,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医生的介入,药物的治疗都是必要的。

文化革命中间,我从学校毕业后,做过几年中学教师,那时候年轻,有时候难免工作生硬,但是好得那些学生多为煤矿工人子女,大都比较“皮实”,比较懂事,心理忍受能力较好,我与这些学生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后来,我下乡到农村管理了几年“知识青年”和农民,逐渐成熟了一点。所以,到了文化革命终止、恢复研究生考试,在研究生毕业留校再做教师,直到自己指导研究生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比较注意的。

我以为,教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应当多关心自己的学生。从学生到名下开始,就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弟。一个研究生导师所带的一个团队,应当是像一个家庭一样,彼此团结和睦。这里所说的家庭,不是中国旧式的封建家庭,是开化的新式家庭。教师对学生要严格管理,但是首先要关心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也需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其实,所谓关心也就是有时候抽机会问一下,生活有没有困难,家长身体好不好,如此而已。如果真的有困难,导师就要想办法帮他一下。这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关心”,“关心”就是放在心上,让他知道导师确实是他的“自己人”,而不是想从他身上“剥削”他的劳动。也就是说,导师从一开始就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要用自己的工作态度去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即使有时候导师对学生管理严格一点,态度严厉一点,学生也能够接受,因为他知道教师是为了他好。

当然,教师自己必须作风正派,认真地教书、认真的科学研究。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自己不正派,做工作弄虚作假,教书随便糊弄。这样的教师不可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即使有的师生关系看上去很好,也是表面文章,弄得不好更会狼狈为奸。

我不主张在学生中间提倡竞争,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在学习做工作的本领,真正好的研究工作还是要靠他们将来自己的努力。对做得好的,要加以表扬,做得不够的,私下里要谈话,弄清问题,适当处理。这样,整个学生团队也容易相互帮助,而不是相互提防,技术保密,也不至于引起学生之间的矛盾。实际上。研究生的很多本领是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得到的,和谐的气氛能够使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不但有利于整个团队的工作,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取得信任,学生与学生之间搞好了团结,整个团队才有生气,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下学习和工作才可以心情愉快。有些心理问题才可能得到解决,至少不至于由小变大,甚至闹出事情来。

我们现在讲教书育人,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光指要教学生本领,也不光指要让学生有好的思想品德,还要让学生心理健康。我们要育的人,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阳光、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教师和学生能够相遇,成为师生,学生与学生能够成为同学,到几十年以后看,那也是缘分。作为师生或同学,能够彼此信任,做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至于若干年以后学生能不能出成绩,出多大的成绩,这是另一个问题,要看学生自己的能力和造化了。他们的身体特别是心理的健康则永远是第一位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034992.html

上一篇:水为什么有这样大的神通
下一篇:抢时间、说事实、唤起羞恶之心和立规矩

31 苏德辰 迟延崑 鲍海飞 张海权 谢力 郑永军 张阳阳 史晓雷 李健 尤明庆 张能立 岳雷 黄永义 杨民力 吴斌 王安良 柴栋梁 徐令予 李楠 马陶武 刘光银 吴明火 赵美娣 赵建民 ljxm ericmapes xlsd qx12 zhyzh xchen hityangz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