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燕” 精选

已有 7221 次阅读 2019-10-27 08:45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召公, 新婚燕尔, 金文, 琉璃河遗址

杂说“燕”

燕,人们往往称为燕子、小燕子,是人们很喜欢的一种鸟。燕子也对人类很亲近,可以在我们的房檐下筑窝、生子养育。人们与燕子亲密相处,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进飞出,听到燕子的呢呢喃喃,常常把燕字作为友情和爱情的象征。人们用“燕侣”来称呼爱情中的一对,“燕好”表示夫妻恩爱,把“莺歌燕舞”表示社会的太平欢乐。

不过,我们都会感觉到,最近一些年,城市附近的燕子越来越少了。我想,其原因不外乎如下两个:

第一,城市及附近的飞虫越来越少。过去夏天的时候,马路边上路灯底下总有一大团密密麻麻的小飞虫,现在好像少得多了。燕子是靠吃飞虫过日子的,我们没有看到过燕子像麻雀或喜鹊那样在地上或树上叨虫子。飞虫少了,燕子的食物缺乏,因而不飞到我们的城市里来了。这恐怕是见不到燕子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即使燕子有食物,有飞虫吃,它们在城市里也找不到可以建窝的地方了。我们现在的房子都是水泥建筑,不是如过去那样的砖木建筑。房子没有了过去那样的暴露在外的横梁,即使有,水泥横梁与上层构建之间也没有任何可以建窝的空隙。

在城市附近,燕子没有了吃的,没有了住处,人们难以见到燕子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我们在媒体上,还是常常看到“燕”字。把北京、天津围在中间的河北人,常常称他们那里为燕赵大地。他们那里还有一份以“燕赵”为名的报纸。在北京,以“燕京”为名的商标也不少。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有小说和评书中的那位大名鼎鼎的“燕人张翼德”。不过,那“燕字”就与燕子没有关系了,燕在这里读音为阴平声,yan1,是河北北部的旧称之一,过去北京也是那里的一部分。它们北边的山脉也就是著名的燕山山脉。

河北特别是河北北部之所以称燕,当然跟周代的燕国有关。

中原附近地名的来源,大多数与周代的诸侯国有关。周武王战胜了商纣王,占领了中原各地,就把子弟、亲戚、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据说,武王边上有两位最得力的亲人和助手,一位是他的弟弟周公旦,另一位是他的本家召公奭(音是,shì)。《史记》记载,在宣告胜利的仪式上,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武王灭纣之后,就把召公奭封到了如今北京附近的燕国。

周的国都和政治中心在中原最西部的镐京,周公旦和姜太公封到了最东部的齐鲁,召公奭封到了最北部的燕国。周初统治者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还有一个小的燕国,在今河南延津附近,史称南燕国。代学者孔颖达说:“南燕国,姞姓,黄帝之后也。始祖为伯鯈。小国无世家,不知其君号也。”为了区分,召公奭所建燕国往往称北燕,大多数情况下单独称燕国系指召公的燕国。

不过,在交通和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周初,巩固自己的根据地还是最重要的,与周公旦一样,召公奭也没有到自己边远的封地上去,而让他的儿子克到燕国去管理。他自己作为“三公”留在了统治中心,而且负责管理“陕”以西的地域。《史记·燕召公世家》说:“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虽然实际去燕国的是召公的儿子克,人们还是把召公奭作为燕国的第一代君主。据说,召公奭把“陕以西”治理得很好。他曾经在一棵棠树下面办公,于是,人们在他逝世之后,仍然把这棵树保护起来,以作纪念。《诗经》有《甘棠》一诗,歌颂召公。南朝梁代的《千字文》中有“存以甘棠,去而益咏”的句子,这样,后来世世代代的读书人便从小就记住了这位燕国的开国君主,而“甘棠”一词也成为官员勤政廉洁的象征。

从以甘棠著称的第一代君主,到建黄金臺招贤从而在战国七雄中大显威风的燕昭王,直到最后让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去“刺秦王”的燕王喜的覆灭,燕国的存在,达到了八百年左右。

自从秦统一中国,燕国这样的基本独立的诸侯国是没有了,但是,那块地方也就被后世的中国人称为了燕。

在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多个割据在那里的政权都把自己的国号定为燕。例如,东晋时期(公元500年前后)鲜卑民族的慕容氏就先后在华北地区建立了好几个“燕国”政权,历史上分别称为前燕、后燕、西燕和南燕。汉人冯跋所建国亦名燕,史称北燕

历朝历代都还有很多位皇帝的子弟被封为燕王的。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的他,起兵反对他的侄子建文帝,夺取了帝位,成了赫赫有名的明成祖。

人们或许会问,当初封召公奭到北地,为什么把诸侯国的国号定为燕呢?它与燕子有什么关系?

有古人说,那与北边的燕山有关。例如唐朝的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引徐才宗《国都城记》称“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对此,人们是很有些疑问的。因为到底燕山与燕国谁先谁后,实在说不清楚。或许又有人说,“山在燕国,故名燕山”。

不过,这件事情到了现代,应当说可以搞清楚了。这应当归功于科学,归功于科学的考古。

人们在北京西南部的琉璃河地区,发现了西周初年燕国古城的遗址,那里有燕国贵族的墓葬。在发掘出的西周青铜器上,有不少铭文。在那些铭文中,“燕国”的“燕”字,都写为“匽”。如“克罍”的铭文:“令克侯于匽”;“匽侯旨鼎”的铭文:“匽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的铭文:“匽侯令堇饴太保于宗周”,如此等等。到了战国时代,匽字又常加上“邑”旁,写成了郾,如“中山王大鼎”、“中山王方壶”等青铜器铭文上都写作郾。

正如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所说凡北燕之‘燕’金文作‘匽’若‘郾’,无作‘燕’者。

当然,那些铭文上的文字都是“金文”。也就是说,在战国以前的文字,当然包括匽、郾,都是金文。而现在我们能够看到所谓传世的文献如“六经”(《诗经》、《周易》等)、《史记》,都至少是汉代的文字了。古人写字,往往“通假”,也就是写一个同音的字。时间长了,通假字就反而成了正字。

匽、郾,也是如此,一开始写成了通假字“燕”,时间一长,燕成了正字,匽字却极少使用,好像被废了一样。

所以,燕国的燕,原来是“匽”。一个“”加上一个“”,,是安好的意思,妇女在晒太阳,很安适的样子,后来又把她藏起来(表示藏起来),那就更安好了。所以,匽的本义是隐藏,引申为很安全的样子。这才是燕国的国号,与“小燕子”没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也说明,即使是文字的问题,很多情况下,也需要依靠科学的帮助,需要现代考古学的帮助。我们应当比古人进步。

这个“燕”字,又常常通假于“宴”、“晏”。有安宁、安逸、安居、安息、闲居、欢宴等义。

例如,《论语》中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晏子春秋》:“君不若脱服就燕。”(燕、息也)。从《诗经·国风·谷凤》中的“宴尔新昏”,人们常常说“新婚燕尔”。后世又有成语燕安鸩毒比喻贪图安逸享乐饮毒酒自杀。

燕既通宴,故而有宴饮之义。《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后世有常用词语,燕饮燕狎

济南有著名的老字号饭庄《燕喜堂》。堂名出自《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说人们用炰鳖脍鲤”来欢宴招待凯旋的英雄吉甫。现在网上把此店名说成是春天开业,燕子回来喜气洋洋,实在是附会之说。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203573.html

上一篇:喝汤也要讲科学
下一篇:要使公众了解大学

21 张鹰 刘浔江 武夷山 张晓良 郑永军 孙颉 尤明庆 晏成和 王安良 郁志勇 韩玉芬 张叔勇 苏德辰 黄永义 李学宽 陈有鑑 朱晓刚 宁利中 段含明 鲍海飞 贺玖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