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第一作者的增加与三等奖的沉渐 精选

已有 8497 次阅读 2022-12-15 08:19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第一作者的增加与三等奖的沉渐

体育比赛一般都取前三名,中文称冠军、亚军和季军。我们对于人们工作的奖励也往往取三等,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过去,一等奖往往只有一个,真正的第一名,二等特别是三等奖有时候会多至两到三名。后来,很多奖项特别是基层单位的奖励,往往有各种照顾,于是被奖励的人数就越来越多。比赛并列第一的情况常常出现,各种奖励中得一等奖的更是会有多人。

一等奖多了,而二等奖、三等奖的人数就当然更多。并立得一等奖的多了,还是要有好上加好的,于是就有了特等奖。在很多情况下,奖励的人数越来越多,三等奖就没有什么很大的意思。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三等奖等于是低水平,于是很多奖项也就索性取消了三等奖。

这样,原来的一等、二等、三等这三个奖项,变成了如今的特等、一等、二等三个奖项。一等奖总归比二等奖好听,脸面上光彩。作一个“坐标变换”,使得大家都高兴,何乐而不为之。

我读书的时候,印象中考试拿到高分是不容易的事情,一个班上九十分往上的常常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人似乎都在六七十分到七八十分中间,而如今学生的成绩分数却是水涨船高,有时候,90分竟然拿不出手。

记得多年前,一位资深的英语教授与我聊天时发牢骚,说有领导要求,研究生学习要达到80分才算及格。她说,其实要求90分及格也不要紧,只要不是100分及格,都好办。如果要100分才及格,分才没法给了,因为考试总会有错误的。当然,这种要求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只要教师有给分的权力,多少分及格都能够实行。

同样的道理,有些时候有人规定,什么科目或论文必须达到良好以上才能够得到或申请某某证书,这也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既然人家已经“及格”了,或“合格”了,就不能再提另外的要求了。格是标准,“及格”或“合格”二个字的意思就是达到的标准。另外的更高的要求无非就是把及格变成不及格,把合格变成不合格。这在逻辑上讲不通。

现在的考试,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考试成绩都是很过得去的,分数都是越来越高的。得分高,家长、领导和教师的脸面才光彩。

分数是高了,脸面上是光彩了,可是,学问到底怎么样了?所以,把大家的分数都提高,实在是自欺欺人而已。

同样,在高考这样的选拔考试中,有时候试题难了一点,就有人大骂出题者。其实,试题的难易与录取的人数没有关系,录取的难易程度并不随试题的难易从而平均分数的高低而变化。虽然大家明明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人们仍然希望题目容易一点,考分高一点。

大家进行学术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总是要署名。需要署名的道理,无非有这样两个,一个是表明对论文中所叙述的内容负责,另一个就是表明自己是所述内容中的创新部分(发现或发明)的贡献者。有几个人共同署名,则表明这几个人共同对论文负责,并为创新部分(发现或发明)的共同贡献者。至于共同署名者排列的先后顺序,并无明确规定。似乎大多数情况下,署名排列第一的称为第一作者,是论文的主要贡献值和第一责任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第一作者也有了“并列”。署名的排列当然不可能都是第一的,总会有前有后,不过可以在后面注明,某某两位都是第一作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第一作者越来越多了。

第一作者的增加,是不是表示负责者越来越多了呢?其实主要还是表示需要分配由论文所得到的好处者越来越多了。生怕分配得“不公平”,于是还是先讲讲清楚,是“平等”分配,于是第一作者就多起来了。这个现象好的方面是可以鼓励更多的合作,减少可能的“扯皮。

如果在工作中几位第一作者确实是都有相同至少也是近似相同的贡献,那倒也没有什么。就怕这里面还夹杂着别的成分,例如以名气入股,以地位入股,以及以其他什么入股,都成了第一作者,将来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还是会弄得“不公平”的。子曰:“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大概也有这个意思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367920.html

上一篇:压力、过分紧张与精神健康问题
下一篇:杂说寒、冬及“两点”

31 郑强 史晓雷 张俊鹏 杜学领 张学文 李东风 曹俊兴 尤明庆 武夷山 李学宽 贾玉玺 梁洪泽 彭真明 焦飞 李建国 王安良 周浙昆 王凌峰 张永刚 彭振华 周忠浩 毕重增 吴嗣泽 刘全稳 鲍海飞 冯兆东 郑永军 杨正瓴 汪运山 王启云 吕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