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怎么对待“第一学历歧视” 精选

已有 8639 次阅读 2023-10-30 08:21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怎么对待“第一学历歧视”

大学生、研究生们新的一轮找工作开始了,于是对应聘者所遭遇的学历歧视和第一学历歧视的抱怨又此起彼伏。

这里所说的学历歧视是指招聘者认为应聘者所毕业的学校不够优秀而直接将应聘者淘汰的情况。而第一学历歧视是指招聘者认为虽然应聘者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学校尚好,但是其本科学校却比较差,从而将应聘者直接淘汰。

学历歧视和第一学历歧视显然是错误的。虽然总的来说,第一流的大学招得新生的水平要高于较差的大学,其教学质量也比一般都学校好,但这只是从统计意义上说的。具体到某一位学生,一般学校甚至较差的学校,也可能会有非常出色的毕业生,而一流大学也会有相对很差的学生。所谓歧视就是抹杀个体的差别,认为看起来质量较差的大学的毕业生一概都不行,这显然是不对的。

但是,话又要说回来,如果让你去做一个招聘者,只招不多几个岗位,而应聘者的人数则是岗位数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你将怎么做?你怎么从这数以百计的应聘者中选出你可能的中意者进入下一轮的选择呢?

我想,任何人去做招聘者,恐怕都会首先浏览一下这些应聘者的履历,先看他们的学历,选出那些学历最优秀的,让他们进入下一轮可能的面试。

为什么要选学历最优秀的人呢?原因也很简单,从统计的角度看,那些优秀的大学招收的新生就比较好,而且在优秀的大学受到的教育也好于较差的大学。对于教育情况相同或相似的研究生,其本科的教育水平还是会有差别的。虽然本科教育较差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会缩小与得到优秀本科教育者的差别,但是有些差别仍然会存在。

所以,从统计的角度看,选择学历最优者可能得到比较满意结果的概率比较大。当然,这种所说的应聘者所学的专业都适合应聘条件,这是一个讨论问题的前提。

而这样做的结果,所谓学历歧视,包括第一学历歧视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相反,如果应聘者与招聘岗位的比例相差不多,你招五个人,只来了七八个应聘者,这样你恐怕可以对每一位应聘者都谈一谈,不仅仅“相一相面”,而可以略微深入地聊一聊,看看这些应聘者的实际水平究竟如何。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对应聘者的水平作较为全面而准确的了解,从而作出是否可以聘任的结论。

当然,如果应聘者之间其他条件都差不多,招聘者也难以断定这些人的实际水平时,看学历或第一学历也就是一个可能的判断依据。

所以,所谓学历歧视或第一学历歧视,基本上发生在应聘者的人数远远大于岗位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在那些应聘者人数远远大于招聘岗位的情况下,在初选的时候,学历歧视包括第一学历歧视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让谁去做招聘者恐怕都会这样做。

相反,在应聘者较少,招聘岗位较多的情况下,所谓学历歧视包括第一学历歧视的情况就要少的多。

从宏观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要想减少学历歧视带来的社会问题,那就是要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招聘岗位多了,学历歧视的问题就不会那么显著。

但是,社会需要的岗位多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有关,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而一般的老百姓或应聘者对此更是根本无能为力。

于是,摆在应聘者面前的,只能就是正确对待这个问题,针对自己所处的境况,作适当的选择。

应聘者应当认识到,在招聘岗位远少于应聘者的情况下,学历歧视包括第一学历歧视的问题很难消除。很难想象,一个条件很好的招聘单位不要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而要一个很一般的高校的毕业生。在这个问题上,一般高校的毕业生的竞争力就是不如重点高校。同样高校的研究生,第一学历较差的,也很难竞争过第一学历较好的。这样说,虽然有点残酷,但这是在应聘者多招聘岗位少的情况下很难避免的事实。

在这个问题上,与自己较劲、与招聘单位较劲,都没有什么用处,无谓的较劲只会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只有自己正确对待,采取适当的对策,才是好的出路。

因此,学历不特别“过硬”的学生,要正确判断自己情况,切忌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竞争力。不要把自己估计太高了,特别在就业形势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要认识到招聘竞争的性质,就是看各种条件。要认识到,在“粥少僧多”的情况下,想让招聘单位放下对各种学历的重视程度(称呼为学历歧视也可)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一开始就看准了,放低一点身段,找到合适的单位也是很好的事情。因为所谓学校的好或差完全是相对的。你毕业的学校可能比清华北大差,但是跟其他一些学校比,可能就是好的。在一些单位的招聘者那里,你毕业的学校被认为是差的,可是在另一些单位的招聘者那里,你的学校可能就是非常好的。

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往高试一试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失败了也不必懊恼,再试下一家就是了。

更重要的是,从长期来看,在很多情况下,单位也并不是决定一切的,最要紧的还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只要自己有能力,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还是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是金子总会发光。

《论语·宪问》中,孔子哀叹:“没有人了解我啊(莫我知也夫)”!但是他又说他自己“不怨天,不尤人”,还是要“下学而上达”。

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407704.html

上一篇:我与汉语拼音
下一篇:杂说“泉”

18 郭战胜 尤明庆 冯兆东 王从彦 刘进平 崔锦华 王安良 赵凤光 武夷山 许培扬 杨顺楷 郑永军 郑强 曾纪晴 周忠浩 王成玉 姚小鸥 guest6290613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