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为了招收研究生要浪费多少青春岁月? 精选

已有 4419 次阅读 2024-5-30 07:46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为了招收研究生要浪费多少青春岁月?

每年考研结束后,总看到媒体上有人说考研没有“上岸”,一年白费,又准备再花一年准备,心里真不是滋味。

招收研究生为什么要考试?因为研究生教育不是大众教育,不是普及教育,更不是义务教育,而是精英教育,根据我国的高等教育法,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的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根据法律规定硕士研究生应当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应当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因而,招收的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除了学历要求之外,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教育培养的素质,看考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潜力。

现在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就是考察学生的一种手段。招生考试应当要能够切实考察出考生的真正水平。所谓考生的真正水平首先有好的基础,掌握了本科生期间学习的各门课程中包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潜力。

这样的考试,最理想的情况是考试在考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因为只有在大家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够考察出考生的真才实学。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考生总是希望有所准备,而且希望能够猜测出考试的内容。

如今有不少人就能够估计或猜测到考试的大致内容,从而出来“辅导”或指导考生,如何准备或应付考试。也正因为这样的辅导往往是有用的,所以许多学生都参加这样的辅导。考题能够被猜中或大致猜中,这样的考试就当然不是理想的考试,也就是说,它难以真正考察出考生的实际水平。

现在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就是考这么几门课程,很多考生从本科入学开始就准备这几门课程的考试,对于其他不考核的课程就比较马虎甚至非常马虎。这是很糟糕的现象。

实际上,不但考研是这样,对于任何选拔性的考试,所有的考试准备都是对选拔方的妨碍,妨碍选拔方考察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公考(公务员考试)、高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在一定的意义上,中考也是。对于这些考试,现在几乎所有的考生都要花时间准备。原因是,别人都在准备,不准备的人就吃亏了。

拿高考来说,几十年来,教育部曾经三(N)令五(N+2)申,高中要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教学,不能提前复习。但是,从一开始的少数学校提早结课,高三开始就复习,到现在的所有学校都把高中的课程在两年都全部教完,高三一年全部都在复习准备高考(我不知道有没有例外)。这么多年来,我看也没有那一所学校因此而受到一点处罚。教育部的这些“令”和“申”都没有被理会。

平心而论,所有的教师都知道,三年的课两年上完,对于学生来说,其实际提高的程度肯定不如按计划的三年学完好,但是,大家都要去把三年的课两年上完,用一年做无聊的复习。这是因为,对于高考而言,这样做能够提高高考的分数。

在实际提高学生水平与提高学生高考分数这二者的选择上,所有的学校都先后选择了后者。所以,那些原来坚持提高学生实际水平的那些老牌“重点高中”都先后低头向“超级中学”学习,用更多的时间,拿出来用于复习、准备考试。不这样做,家长首先不干,当地的领导也不干,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当然也不敢不这样做了。

但是,社会需要的是什么?社会实际需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不是空洞的高考分数。如今全国高中,都至少提前一年准备考试,是为了提高高考分数,而牺牲了社会的实际利益。但是,大家都提前一年准备考试,都提高了考生的考分,实际招生的人数仍然这样多,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毫无进步意义。

高考是这样,考研也是如此。准备考试的学生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准备考试。他们为了考研,减少了花费在专业课上的学习精力,很多人对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完全是马马虎虎,凑合着学。很多学校也为考研“让路”,对这些专业课的教学马马虎虎,凑合着教。这样的本科教学,当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如今许多高校可以有报送名额,使得一部分学生可以不经过这样的准备考试,少做一点无用功。总的来说,这些报送名额多的学校,上面所说的对专业课马马虎虎的现象相对会略少一点。

如今,不但考研要花费大量时间(差不多一年以上),高考要复习刷题一年,连初中生为了应付中考也提前半年就结束初中的课程,用半年时间在准备中考。

为了考试而复习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其效果怎么样呢?

为了考研而复习所花费的大量精力,大概只有英语搞得熟一些还可以算有用以外,其余对于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恐怕都没有什么大的用处。而高中生用来复习刷题对于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也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相反,大量重复的刷题和背书,反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于读书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厌烦心里,很多学生在升学以后对于学习的松懈和懒惰就是一个证明。

这种对于学生个人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无效的复习刷题,无论是对于学生本人还是对于国家都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个学生,在初中毕业时为了中考浪费半年,高中毕业时为了高考浪费一年,就是浪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如果为了考研,则又要再加上一年。这是如今正常情况下最少的损失了。

考虑到学生人数的巨大,社会的损失总量大得惊人。近年来,初中毕业生每年有1600万人以上,高中毕业要参加高考的有1300万人以上,本科生参加考研的有450万之众。这些人中,本科生每人至少损失了一年半时间,研究生则再加一年。

再考虑到,考生中间还有许多人是多次参加考试的,这些人浪费的人生,更是比常人增加了许多。例如,近些年来,参加高考的考生中复读生约占三分之一左右,而参加考研的考生中,应届生的占比在2022年为52.8%,2023年为51.56%。也就是说,这两年的考生中有几乎近一半是“再战”的(当然其中还有一些是“三战”甚至“四战”的)。毫无疑问,这些高考的复读生或考研的再战生、三战生要比常人浪费更多的时间。

这么多年轻人在这种非常无聊的复习刷题中挥霍浪费他们的青春岁月。对于这些青年人本身而言,为了“改变命运”,他们的努力或许是有效的,至少一部分人是有效的,因为他们最后还是进入了高一个层次的学习。但是对于大部分人,即没有录取的考生,却只是作了无效的工作,当然他们也可以说,“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努力了”。对于这些年轻人,无论是否考上,我都表示理解和同情。对于他们的努力精神,都值得尊敬。

但是,人们应当反思的是,社会为了选拔出适合进一步学习的学生,让学生和整个社会付出这样高昂的代价,是不是合算?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改革我们的选拔制度,使得青年人本人不要这样浪费他们的青春,至少也要让付出的代价略少一点。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个人的付出成本相对比较容易计算,有人愿意这样付出,也是他们个人的自由。整个社会付出的成本是个人付出成本的总和。整个社会付出的成本是需要全社会支付的,它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慢和质量。在一个世界各国剧烈竞争的世界里,这个问题不认真考虑怎么能行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436166.html

上一篇:我的高考(2)时代的进步
下一篇:学习新鲜的内容才印象深刻

19 王安良 陈峰 周忠浩 王飞 晏成和 王启云 王从彦 郑永军 刁承泰 刘进平 池德龙 崔锦华 关勇军 尤明庆 卫文强 甘阳 贾玉玺 李斐 汪运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