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孟子、荀子和孩子

已有 4675 次阅读 2013-3-21 06:57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孟子, 孩子, 人性, 荀子, 文学作品

近些年来,越来越时兴教小孩子学《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许多很小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都会背这几句。我小时候没有读过这个《三字经》,因为从国民政府时期开始,它就早被排除出正规教育之外,49年之后,更没有人提起这种老古董。那时候,除了课本之外,也极少有现在这样的儿童读物和教辅读物,因而,那时候我只听说过“老法头里”(即“过去”之意)要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的。我们小孩子们倒会一些与《三字经》、《百家姓》有关的儿歌,如:“人之初,鼻涕拖。拖得长,卖得qiang(“贱”之意),拖得短,买只碗”,又如:“赵钱孙李,隔壁打米。……,屎大、屎孔(司徒、司空),百家姓终”。

到了中学的时候,才知道孟子的学说是主张“性善”,同时也知道荀子的主张与之对立,认为是“性恶”。不过,那时候,正统的思想是反对“人性论”,认为“没有抽象的人性,只有具体的人性,即人的阶级性”,而且引用鲁迅的话:“《红楼梦》贾府里的焦大,决不会爱林妹妹的”。

孟子和荀子都是“大儒”,但是在人性的问题上观点对立。

孟子对于性善的解释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就是仁。羞恶之心,就是义。恭敬之心,就是礼。是非之心,就是智。仁、义、礼、智,这些善的东西是人生来就有的,这就是人性本善。

荀子却说:“人之性恶”,其善是人为的、是修养的结果。他说,人性好利,如果顺着好利的人性,那就要争权夺利。人性嫉妒,顺着此性,就贼害他人。人性好声好色,顺着它,就生淫乱。为了防止争权夺利、贼害他人、淫乱生事,所以要用礼义之道来教化人们,以达到善。

如果把人性解释为人的本性,那么,我想,究竟是善是恶就需要看看婴幼儿的表现。婴幼儿的性是天然的,可算作本性。大家都见到了婴幼儿的表现,像我这样的,不但见到了子一代,而且见到了孙一代,自己的、别人的,见到过许多。大家都看到,婴幼儿生下来就知道自己吃,很难看出婴幼儿有什么“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相反,当婴儿认识他的母亲之后,就不允许别的小孩接近他的母亲的怀抱,颇有些自私自利,也颇有些嫉妒心。如果去仅仅只有小儿在场的游乐场,就会看到,在没有成年人干涉的情况下,那里通行的只是“丛林法则”,完全是你抢我夺,强者统领。在人们没有把自己的社会性影响婴幼儿之前,所谓人性几乎就是人的生物特性,即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的特性。

如果把婴幼儿这样的自私自利的行为称为“恶”,那么似乎荀子的理论比孟子的更有根据。

为什么在小孩子身上表现的非常清楚的本性孟子会看不见?每个人可以有他自己的猜想。我的想法是,成年以后的孟子一心想做圣人,并没有认真观察过孩子,他自己甚至可能也没有孩子。

在孟子当代人、他的学生、离孟子时间不远的汉代人的著作中,似乎都没有说到孟子的孩子。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要么他的儿子不成器,要么就是没有亲生儿子。

我想,没有亲生儿子倒也是可能的,何况孟子离婚了。

孟子离婚?是的。关于孟子离婚的记载,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荀子说的,《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出妻,可谓能自强矣。”唐·杨注:“孟子恶其败德而出其妻。”

另一种是现在大家熟知的,说孟子想休了他的妻子,但是被他的母亲阻止了。孟母批评了孟子,使孟子“自责,不敢去妻”。这种说法出自《韩诗外传》:“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而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汝无礼,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妻。”文中所说的踞,就是两条腿向前伸,直挺挺的坐着。

两种说法,结果不同,我们相信谁?各人可以有各人相信的,我相信荀子的说法。为什么?首先,荀子与孟子曾经同时活在这个世界上,当荀子成年之时,孟子尚健在。上面引的那段话,荀子并不是攻击孟子,而是赞扬孟子“能自强”,只是后面指出自强还不够,应该做到“无强”,“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荀子和孟子一样,是当时的大儒,荀子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他对孟子是尊敬的,他不可能对当代而且生活在同地的前辈名人孟子的家庭情况随便乱说。如果乱说了,立刻会得到人们的反驳而影响自己的声誉。而《韩诗外传》则是后世人的、至少在一百多年以后的著作。其次,在《韩诗外传》中,把母子二人在私下的对话都说得一清二楚,这就是在说“故事”(并非是“过去的事情”而是文学作品)。凡是历史上把细节包括私下的话说得清清楚楚的,差不多就是文学作品。

孟子、荀子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人物,他们都讲过许多很有哲理的话,孟子还是“亚圣”,不过,对于基于孟子思想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却不敢相信,而宁愿相信“人之初、鼻涕拖”。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672402.html

上一篇:知识与下载
下一篇:

3 苏德辰 胡瑞祥 sowhat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