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享乐文化、教育和婚姻问题是西方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

已有 3332 次阅读 2011-9-3 09: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西方社会需要深刻反省享乐文化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凸显,陷入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全面危机。在《世界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有人甚至发出“资本主义完蛋了吗”,这样的疑问。

然而,面对诸多问题,西方国家很多人将问题指向政府工作的不利。一些人则指责之所以发生金融危机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等西方领导人缺乏“领袖”魄力,是他们的妥协和“不作为”才没能够解决好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而英国的骚乱主要是因为政府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的紧急预算案,减少了社会福利和警方的经费以及调高学费,而保守党政府“在施政过程中显得散漫甚至轻率”应为此承担责任。千错万错,都是政府的错,政府真的是西方社会的问题根源?那么像日本十年换了七个首相、像意大利二战后60多年换了60届政府,政府走马灯一样的轮换,将这两个国家带出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泥潭了吗?

西方社会需要深刻的反思。引发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原因不光在政府,西方社会的文化是引发这些问题的更根本因素!西方社会文化的主要问题就是享乐主义或者说是消费主义盛行。二十世纪初福特主义的批量化、大众化生产使得大众消费社会出现,人类迎来了消费革命,“除了一贫如洗的人”,所有的人都开始投入了消费。与此同时,20世纪以前西方社会传统的清教伦理精神:强调节约、俭朴、自我约束和谴责冲动的传统价值体系被迅速摧垮。有西方学者直言不讳地说,在文化上证明资本主义正当的是享乐主义。看看西方社会,不要说周末很少有人加班工作、到了假期很多城市变为空城,一到发薪日的晚间,酒馆、饭店和娱乐场所人头攒动、比肩接踵。就是在工作日很多人头脑中还是在盘算该怎样去消费和享乐。每日琢磨“Eat drink and be merry”,能够为社会贡献多少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如果说基于自身劳动所得的享乐,甚至是把所有收入全部消费掉,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随着分期付款、信用卡消费而产生的过度消费和享乐,则是十分危险的。以分期付款为代表开始的现代信贷消费制度,为这种过度消费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设下了陷阱。失去节制的个人信贷消费,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高负债率,而以为不具备消费能力的人提供信贷的美国房地产次级债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这种过度消费的最鲜明写照!美国CNN列出的十个需要为金融危机负责的人,将普通美国消费者列为罪魁之首倒也一针见血:“你不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而是首要的元凶”。

与享乐主义或消费主义相伴生的另一方面西方社会文化问题是社会成员不愿吃苦、不负责任流行。社会成员不愿吃苦一个典型而影响深远的例子是教育。尽管西方社会学校快乐教育的理念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西方社会的学生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学生多是学习兴趣不高,在学校里体育出色或者文艺有特长、能够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才是受崇拜的对象。几年前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推动教育改革时就曾指出美国中小学教育的问题:“近70%的城区四年级学生不能达到全国阅读测验的基础水平”,而最近美国两位大学教授出版的一本新书《学术随波逐流:在大学所学有限》则指出:美国大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于参加party的时间,近四成的学生经过四年学习,在思维、推理和交流能力上没有实质性的改进。教育的失败导致美国等西方社会劳动力竞争力降低,西方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教育问题对西方经济以及社会问题的深远影响,尤其是提高社会的就业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力。但是,没有怀有上进心、勤奋、刻苦的学生,再好的教育制度也不会起到作用!

而在社会成员不负责任方面,结婚率低、离婚率高是一个典型的指标。美国社会三分之一的孩子是没有结婚的母亲所生,而45%的婚姻以离婚而告破,40%的孩子不能够与亲生父母一起生活。而在欧洲未婚生子的比例更高,2008年在瑞典,有高达55%的孩子的是未婚母亲所生。婚姻是文明社会的基础,一个社会的婚姻出现问题,将会演化出许多社会问题:青少年缺乏教育导致犯罪率高发、社会福利支出的增加,最最关键的是婚姻问题将对社会成员精神和心理、身体产生严重的伤害。婚姻是人们幸福的发生器、婚姻更是社会的稳定器。建立在如此之高婚姻问题之上社会,其经济和社会能够健康发展是难以让人想象的!

一些西方学者如马克思·韦伯、丹尼斯·贝尔早就深刻洞见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深刻矛盾,但是在二战后西方社会总体歌舞升平的情况下,有多少人会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吁?目前,西方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应该从文化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省了!

 

《环球时报》2011-08-31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6140-482413.html

上一篇: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执行的究竟如何
下一篇:中国教育离依法执教相差很远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