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正确应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已有 15257 次阅读 2013-9-26 16:1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正确应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是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指出的。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矛盾还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吗?“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的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对中国发展方位的正确判断,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仍需要努力化解这一矛盾。但做好这项工作,还要清醒认识到其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并以正确的理念予以应对。

应该看到,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社会水平落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全面得不到满足不同,目前,人民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已得到满足。在2006年,商务部的分析调查就显示:国内600种主要消费品中,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中国人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已得到满足!但是,由于人民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长性,中国居民的物质需求进一步提高,正由以吃、穿消费需求为主,转变为住、行消费为主的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需求,这出现了需要特别对待的新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汽车逐渐走入中国家庭,中国汽车化进程不断加快。2006年至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年均增加951万辆。201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拥有国。然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透过汽车的发展认识到:由于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不足,中国是不可能满足像美国那样人均拥有1.3部小汽车的物质需求。实际上,对于住房,当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根本原因,也是主要是土地资源的约束造成的。从生产力水平或者说从建造技术上讲,建更多的房子是不存在问题的。

那么,文化上是不是就不存在资源环境的限制呢?因为文化产品生产所消耗的资源要少得多、对环境的影响小,人们可以拥有文化产品的无限供给能力?这方面还没有见到权威的定论。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同的人会对文化产品有不同的需求,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有很大个体性;尽管文化终端产品如图书、光盘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文化产品却不可能大规模创作出来。而去年中国国庆黄金周,从几乎每个景点都人满为患,严重超出景区最佳接待能力,对于文化资源的有限性也给出了生动的说明。必须认识到:同对汽车和住房的需求一样,如旅游这样的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中国也难以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来满足。

无法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那么该怎么办呢?答案肯定不是束手无策、坐视不管。在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就应该管理需求、引导需求,让需求走在合理、可控的轨道上。学术界对此定义为:需求管理。虽然需求管理已提出很长时间,在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中可以看到其概念。但是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是面对总需求的不足,目的是“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与面对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的“需求管理”内涵式非常不同。在经济学或其他领域,真正深入研究和应用本文所说的“需求管理”工作并不特别多。反倒是交通领域应用的需求管理值得推荐,因为这个领域无法通过供给满足需求的问题特别突出,其研究和应用比其他领域做得更好。交通需求管理特别强调:从需求的源头着手,做好前期规划,采取合理的措施适当限制、引导需求,从而结合后期管理,使系统通畅运转,并使系统可持续化发展。实际上针对去年中国国庆黄金周问题,很多人提出的:弹性休假、景区门票网上预约等都是需求管理的一部分。

真正要做好管理需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需求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的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需求产生的源头,满足需求的可能性到需求满足的方式,给出综合有效的方案,才能应对好人们的需求问题。而这方面中国有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深入去做!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3年09月26日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6140-728016.html

上一篇:光辉岁月
下一篇:与魔鬼作斗争(1)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