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我们课题组的征文活动

已有 3045 次阅读 2016-1-24 07:5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我们课题组的征文活动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张翔杰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

 

为什么要在导师课题组的研究生中搞征文?

 

征文对于大家应该不是件陌生的事情,社会上以及大学里常有各种各样的文章征集活动。但是,在一个导师课题组的研究生中搞征文,尤其是在理工科的研究生中搞征文,应该是件新鲜事。我们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创新课题组(InnovationCenter of Civil EngineeringICCE),不仅在自己的研究生中间以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为题目搞过征文,而且已进行了三次。我曾开玩笑的说让我的研究生像做博士和硕士论文那样,就此检索一下国内外的现状,看在其他导师的课题组是否开展过类似的活动?同学们告诉我说这是件别人不曾做过的事情,这样的征文活动是个创新。

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研究生们。然而,我们组织征文活动不只是为了创新,创新只是研究生生活的一部分,大学校园生活应该给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人生注入更为重要的内容。

研究生学习是人系统化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经历了千百次竞争淘汰的历练,肩头承载着家人和老师的重望,内心怀有远大理想的博士、硕士生们,应该有怎样独特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仅是所谓的“宿舍——实验室——食堂”单调的三点一线吗?他们的情趣仅是流行歌曲、足球联赛、网络和微信聊天等就能满足的吗?他们除了同社会上的很多人一样追求金钱、名利之外,没有更高的人生价值取向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研究生们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有他们的思考,有他们的独特认识。我在自己课题组的研究生中开展征文活动就是要搭起一个平台,让研究生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对自己的生活回顾总结,让他们拿起笔写出完全不同于科技论文的文字,记录下他们最宝贵的生活体会,以促进他们思考,激励他们不断努力拼搏!

 

我们课题组的征文活动

 

我们课题组在2005年、2014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以“我的研究生生活”、“课题组怎样营造创新文化?”和“我看诺贝尔奖”为题,进行过三次征文活动。每次活动要求课题组的每位研究生都要参加,围绕主题写出一篇相关文章。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第一次活动是在九年前?而第二和第三次活动却是在一年之内举办的呢?这是因为虽然我这个导师对于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之外,要在课题组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较早就有认识,为此,在2005年我们开展了第一次征文活动,活动的效果非常好,征文后编辑了文集《PURSUE——追求的历程》。但是,由于各方面工作较忙,同学们的学习和工作也很紧张,所以第一次征文后也就没有再继续开展过这样的活动。-2014年年初,我去中关村调研,让我再次看到创新与文化不是不相关的,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更需要有创新的文化。

在中关村,我去看了培养“创客”的创新空间和3W咖啡屋。这些新的创新创业场所,让我很有感触。在那里我看到创新是一种文化,墙上挂着乔布斯的画像,大家以作为“创客”(“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为乐趣,以创业为梦想。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人,在创新空间和3W咖啡屋(3W咖啡屋不是一般的咖啡馆,它是近几年在国内快速兴起的以创业和投资为主题的咖啡屋,是为那些怀揣梦想的人提供实现梦想支持的地方)这样的场所,充分沟通交流,彼此汲取营养,相互帮助,然后努力把想法变成现实。我更加切实地感到大学同样很需要这样的“创新空间”和“车库咖啡”,应该在大学培养这种创新、创业的精神!读大学不应只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创新、创造,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人生梦想!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大学里要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大家交流思想,使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现在,大学里师生能够进行深度交流的场所太少了!我觉得摆在大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营造创新文化!

所以,在我带的课题组的每周例会上,我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关村的创新故事,然后请大家思考:在创新的时代,我们课题组怎么做才能够营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氛围?要怎样在已有的高度上继续创新?要如何提升课题组和每个同学的价值?我对同学们说:我们课题组的同学不光要搞科研,我们更要创造一种有利于科研,有利于发挥大家创造性的创新文化!我提议ICCE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组怎样营造创新文化,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展开讨论,并在课题组就此发起征文!

此次征文围绕课题组创新文化建设和创新思维这两个主题,课题组研究生经过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提出了课题组今后全新的多维发展方向。在所有同学都提交了征文后,经过大家的投票,选出了“2014ICCE第一届创意文化大赛”的获奖者。博士生李鹏飞的文章《ICCE文化建设之拙见》和博士生解会兵的文章《我们该如何创造历史》分获征文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博士生苏力的文章《ICCE课题组文化发展与宣传》和硕士生闫建国的文章《对ICCE课题组的几点建议》获三等奖。我们在期末时举行征文颁奖仪式,为获奖同学颁发了奖金和奖励证书。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很有意思,很值得回味,使课题组更有凝聚力、更有活力、更有创新能力。

正因为同学对课题组征文积极性很高,我们在2014年秋季学期,在当年的诺贝尔奖刚刚评出,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非常关注,大家都在关心“中国何时才能在科学上获得诺贝尔奖?”时,我们开展了新的以“我眼中的诺贝尔奖”为题的征文活动。这次征文活动,研究生们同样积极写文章发表观点,从不同角度谈对诺贝尔奖的认识,我则对每个同学的征文做了点评,然后反馈给大家。最后经同学们投票,博士生解会兵的文章《我们要的不是诺贝尔》获得一等奖,博士生章玉容的文章《做人需要执着和豁达》和博士生庞博的文章《梦想、信念、希望》获得二等奖,博士生巩健的文章《我们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获得三等奖。

对于2014年两次征文的文章,硕士生谷琳、张翔杰和张雨雄整理、编辑出一本新的征文文集《ICCE课题组文化创新活动文集》。我对同学们说:这样的文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过几年你回头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时,就像2005年我们课题组征文的《PURSUE——追求的历程》文集那样,打开文集看看当时自己和同学们写的文章,你会觉得征文为我们的研究生生活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课题组的征文的成果

 

我们的征文活动产生了成果!在2014年春季的征文中,根据课题组名称ICCE的缩写,博士生李鹏飞同学提出了课题组文化的精髓,即Idea(思想)、Confidence(信心)、Communication(交流)、Energy(活力)。这一总结紧密结合了我们课题组的工作实际,表达了他对课题组文化建设的深刻认识。他的创新概括立刻得到了课题组成员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课题组的座右铭,即Ideal(理想)、Confidence(信心)、Creation(创造)和Energy(活力)。根据这一座右铭,我写出了课题组的主题诗《铸就梦想》,诗歌以课题组的座右铭为关键词,分四节表达ICCE研究生要有志存高远、自信奋斗、好学求知、激情不灭的精神。同学们认为全诗内涵深刻,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富有韵律和美感,是ICCE的精神财富。

2014年春季那次征文后,我们在文化建设创新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邀请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雷达教授来到北京交通大学,为同学们做了一场“大师面对面——音乐与心灵的对话”讲座。这是我们这个理工科的课题组第一次举办文化方面的学术活动,同学们都觉得非常难忘。讲座后,我与雷达教授进一步合作,由我在课题组主题诗基础上改编作词,雷教授作曲,为ICCE课题组创作了课题组的组歌《铸就梦想》。组歌旋律激昂向上,催人上进。同学们非常兴奋,为课题组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主题歌而兴奋!有的同学说:说不定在全世界的课题组中,有自己主题歌的我们是第一个!这也是创新啊!有了自己的主题歌,课题组硕士生王龙龙、王中浩、张雨雄等爱好音乐的同学,不断练习,多次以不同的风格为ICCE全体师生演唱这首歌曲。2015年,在课题组的新年聚会上,张雨雄同学现场自弹自唱了这首曲子,赢得了在场的ICCE课题组成员的一致好评。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已经从学校毕业,此时在遥远的欧洲工作的王龙龙同学还特别为这次演唱提供了吉他伴奏的编曲。这次演出穿越时间与空间阻隔,由课题组毕业生编曲,在校生演唱,大家说这体现了ICCE课题组的凝聚力!同学们说以后课题组的每届学生都可以唱这首歌,用歌声激励大家,用歌声把大家团结在一起!

 

 

1ICCE课题组主题诗——《铸就梦想》

铸就梦想

 

Ideal

理想

在这里高高飘扬

努力钻研

为心灵插上翅膀

奋斗吧

生命一定要放出光芒

 

Confidence

信心

永远不要退场

战胜困难

把意志锻造得无比坚强

勇敢前进吧

我们将抵达美丽的远方

 

Creation

创造

用思想把生活照亮

孜孜以求

春华秋实成果飘香

不断探寻吧

我们要发现真理的宝藏

 

Energy

活力

是使命在流淌

翻山越岭

脚步充满力量

高声歌唱吧

我们的乐章悠扬响亮

 

ICCE

在这里

我们铸就梦想

 

2ICCE课题组之歌——《铸就梦想》

铸就梦想

 

我们相聚在这里

理想要高高飘扬

不断努力去钻研

为心灵插上翅膀

向前奋斗吧

我们生命要放出光芒

 

我们相聚在这里

信心永远不退场

战胜所有的困难

把意志锻造坚强

勇敢攻关吧

我们抵达美丽的远方

 

我们相聚在这里

创造让生活明亮

孜孜以求新思想

春华秋实成果香

不断探寻吧

我们发现真理的宝藏

 

我们相聚在这里

活力在迸发流淌

翻山越岭攀高峰

心中充满了力量

高声歌唱吧

我们乐章要昂扬响亮

 

我们相聚在这里

我们要铸就梦想

《大学生》杂志2016年1期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6140-952152.html

上一篇:微笑
下一篇:ICCE课题组期末文化活动侧记

7 史晓雷 刘敏 蔡宁 黄永义 郭战胜 武夷山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