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lincn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ilincnj

博文

法宝无效,命根不要

已有 3171 次阅读 2012-1-18 23:0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教学, 大学, 教育, 考试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那是当年我们求学年代的顺口溜。教书三十年,感到如今世界改变了模样,在大学里老师的法宝无效了,学生的命根不要了。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也是为选拨优秀人才提供依据。学生勤学苦读就是为了取得优异成绩,通过考试分数证明自己。那么出考题者能否科学、合理值得每位教师去思考。幸亏现在的校长不在乎教学,只顾科研和论文排名;现在的学生也不是靠本事就业,是一个拼爹的年代。如是就出现了很多考试的奇闻趣事,在这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也想引起教育管理者的注意,也许是奢望。

一、作弊有术,诚信难求。作弊虽然是少数,但影响很坏,几乎场场都能抓到。本人一贯视考试作弊如小偷,小偷偷的是钱财,作弊偷的是公平。为了体现公平,实行严控和严打,采取了各种措施,但还是屡禁不止。作弊花样百出,可以写本作弊大全。以前傻乎乎的抓作弊,还没敢上报,多次在网上被辱骂。有次确实气愤不已,将“作弊证据和辱骂的贴子”上报到教务处,找了骂人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所在学院领导和分管校长,不仅不让该学生道歉,言下之意是本人的不对,开导我如果处理学生引起跳楼怎么办?一气之下,我真想将该学生(过了18岁)和学校(行政不作为)告到法庭,最后还是自己投降了,不想出名,不想变成异类。现在看到作弊还是抓,只不过作个私下处理,卷面零分,给个平时成绩就完事,领导都不诚信,何必为难学生。我想是长记性了。

  二、弱智无脑,悚目惊心。这样说也许严重了,我喜欢那些刻苦好学的学生,但总有少数人让人不敢恭维。举例说吧,在大街上找个人做选择题,答对的概率应该是四分之一,然而可爱的考生十道选择题竟得零分。明明是改错题,判断不出错误,还在后面写正确。简答题或论述题,在考前提示一定不要空白,实在答不出,可写胡主席讲话(开玩笑),老师会见字给分的,竟然考试时还是空白,害得我无法送分,只能让其不及格,不过要表扬其诚实可爱。

三、缺乏常识,啼笑皆非。现在的学生完全脱离社会实际,就是去跑马观花地实习参观,好像也没有什么作用。例一、装饰工程预决算中,一道考题是计算铺2房间加客厅的木地板面积,就是长乘宽,面积加起来,加上损耗率就行。100多考生无一人全对。(1)多数按图纸标的毫米计算,不知化成米,得出8位数的平方毫米,数字太大,没带计算器,所以错。(2)有的算出结果是三个房间不足10平方米,错在只算出损耗率当成总面积。例二、简述实木地板的生产过程,竟然回答要蒸煮、弯曲;简述实木地板安装工序,竟然有浸水工序;吊顶安装竟然有打地龙骨。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不会出这种错,更不要说是学过专业课的人。错在考生张冠李戴,把实木弯曲答成地板生产,把贴墙砖的浸水用于铺地板,把隔墙的答成吊顶。

呜呼!此等笑料,不胜枚举。这样的人才送到企业,让做老师的情何以堪?能怪学生吗?他们的脑早就洗好了的,读书不用思考,听话就行。知识不求甚解,过关就行。能怪老师吗?老师苦口婆心,反复强调,总有的人听不进。那怪谁呢?只有怪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模式,我们这样的三流学校,所能招到的学生,当年是进不了大学的。当年还有句经典是“专业课考高分难,考不及格也难”,现在是为了让多数人过关,尽量加大平时成绩比例,100分考卷考40多分就能过,但还是有人不过,我也无能为力。诸位大家不要笑俺,比不了你们做大学问的,本人还在教学一线,有时真的感到痛苦,盼早点退休,眼不见为净。

我热爱三尺讲台,热爱教育事业,更热爱学生。十年、二十年前毕业的学生还有很多保持联系,感到是人生的财富,只是越来越不适应现行的教育制度和规则。教育主管部门不反思,我倒经常反思,自已可能变成了“九斤老太”了,“孩子也比过去的小,豆子也比过去的硬”。How out I am really!     

                                                                                                                                                                                                        (2012.1.18)



https://m.sciencenet.cn/blog-627531-530093.html

上一篇:小曲好唱口难开
下一篇:北大,你怎么了?

5 吕喆 徐耀 林中祥 vangue nfusux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