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yc 原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教授,著有《创造思维》等书。

博文

工具论

已有 3153 次阅读 2010-1-31 19:09 |个人分类:《创造思维新编》书稿|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手机、电脑、外语、小车、游艇……

如今—工具—多了!

孔子说:“君子不器”。

有人给解释为:不要只有一种用途,要有多面手的能耐。

不管孔子是否认可,但这句话还是注解得很可爱的。每样工具的功能发挥、发挥得如何?是由操纵者的“水平”来决

定的。同样一套钳工工具,八级大工匠,干出来的活就是令人叫绝!给宇宙飞船“烧电焊”的师付,肯定也非等闲之

辈。

近来,一件小事,使我想到了写这篇博文。

一次读书报告会活动,一位小伙自以为会用“傻瓜相机”。结果拍得一踏糊涂,不是该拍的镜头没拍下来,就是拍下

来的也几乎没有一张“产品”能使人满意。也许有人以为拍照片,只是玩玩而巳。拍好拍坏,没有关系。此话大谬!

我想起我的一位好友,原大连船厂船研所所长,一位相当著名的轮机工程专家—张在勇同志。他在一次新船交船随航

中(此时该船已由船东外国船员操纵),机舱起火,在这十分危险的时刻,他冒着生命的危险,爬入机舱的关键部

位,抢拍下一组非常有技术含量的照片,避免了一埸巨额索赔的“海上官司”。张在勇同志赢得了造船界人士的敬

佩,成了当年的一位封面人物,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当然,张在勇同志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会拍照。就凭冒得火与

死的考验,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冲入机舱,还冷静地抢拍下的“技术证据”,也就十分令人崇敬,值得大

家来缅怀和思念!

最近,我校史永文教授,在退休后,在欧洲休闲、旅游度假,还以他精湛的“照相技术”,他在科学网的《史永文的

博客》发了那么多的、具有巨大科学信息的照片。他在海大百年校庆时,拍的一组照片,也极佳,很值得我学习。 

还想起我的老师杨春龄教授,我国轮机工程界的著名专家,国际制冷学会D3委员会委员、我国船舶辅机学科主要奠基

人之一。杨教授以他的学术成就曾荣任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即今日之研究生院院长)。他的手工亦奇巧,不

仅会裁剪衣服,许多老师的珍贵名表不放心送去钟表店修理,都是杨老师“手到病除”,素有“杨万能”之美誉。我

校曾有杨老师这样的名牌教授,实在是海大之大幸!海大的光荣!令人无限崇敬,无限缅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轻视实践,脱离实际,空谈阔论,述而不作,好逸恶劳……如此病根不除,焉能有人

才辈出之可能?

敬请教正!



https://m.sciencenet.cn/blog-63222-291635.html

上一篇:楼外楼杂记一则
下一篇:让书法走向世界

2 吕喆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