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xu IMR,研究员。探究真理,传播知识,弘扬博爱,快乐人生。

博文

“原创为荣,抄袭为耻”咋就这么难? 精选

已有 8848 次阅读 2009-8-7 23:39 |个人分类:学术生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研环境, 学术道德

“讲礼仪,守节气,知廉耻”是中华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当今执政党也在大力提倡、弘扬“八荣八耻”。可是在学术圈子里,守住“原创为荣,抄袭为耻”这条原本应该是很基本的道德底线却好像十分艰难,防不胜防。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文化?观念?制度?还有解、有救吗?
中小学生,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孩子们的作业做不完,第二天怕老师怪罪、惩罚,只好在上早自习时互相抄,补上了交账。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幼小的心灵里也就不再觉得抄袭是什么不光彩之事了。“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你有,我有,全都有”。
●曾经面试过一位想要来当研究生的大学推免生(还是来自一所比较不错的“211”级大学),问及的许多专业课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都回答不上来。我问他,这些课程在大学学习的时候是否做过作业?他说,许多学生都不做作业,靠抄别人的作业交账。大家的作业可分成几个版本,如“张三版”,“李四版”……等。不知道如此抄袭之风是否真的在当今的大学里如是说。如果真的如此,校长的弟子抄别人的论文也就不是什么令人震惊的事儿了。
●一次给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考试。我一直认为考试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考试来更好地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故此选为开卷回答。大家可以讨论,查文献。这很像在美国大学里的那种小的project,主要是训练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批试卷的时候,就发现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去做,不是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显然是从他人那里抄来的答案。因为别人错的地方,他也跟着错。我将学生找来谈话,问及“这张图来自于那篇文献?”,他当然是回答不上来,因为根本就没有看过原文,自然不知道那张图的出处。他推辞说最近在忙些“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只好去抄别人的答卷应付一下。好像是理由很充分,丝毫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地方。我当即指出,为什么要去抄别人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去自己做,让别人来抄我们?如果大家都等着去抄别人的,原创版将由谁来完成?(其实只有完成原创版的那个人才是真正得到了锻炼,学到了本事。)
●博士论文中,绪论部分抄师兄(姐)的情况也十分常见。甚至会出现与自己的工作压根儿就不搭界,张冠李戴,东施效颦的情况。只要是要求自己独立去完成,很多学生就会觉得艰难。更可笑的是,论文最后的致谢部分也成了“八股”文,套话。什么“导师把我领进了科学的殿堂……”之类。我曾经问过一位学生,这些都是你的心里话吗?你真的是这样想吗?你去看看美国学生博士论文后面的致谢部分,写的都是些务实的话,有些真的是很让人感动。后来,这个学生回去改写了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反而显得亲切、实在一些。不幸的是,这又成了后面一些学生的“模板”。又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有位北京的“的哥”对我说,他喜欢去秀水街买假的名牌服装,那是“假冒而不伪劣”。看来老百姓在心态上总是觉得仿造(抄袭)无罪,买假货也并不吃亏。
为何“抄袭者”不以为耻?是不是我们对此太过于姑息?太过于宽容了?已经到了“法不责众”,“虱子多了不咬人”的程度?
“原创者”辛苦,艰难,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与激励;而“抄袭者”轻松、愉快,不仅得不到道德与良心上的谴责,反而名利双收,“不差钱。这个社会岂不是很危险吗?为什么老外们总是在抱怨我们打击盗版不利?恨哪!
树立“原创为荣,抄袭为耻”的道德观念与风尚,建设创新型国家,看起来真的是任重而道远!说不定也要从娃娃抓起了!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链接:

[新闻1+1]论文抄袭,谁抄袭?谁受害?(2009.08.07)(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49656394226886

  • 孙嘉木:治理论文抄袭如何“零容忍”? 2009-08-07
  • 人民日报:治理论文抄袭如何“零容忍”? 2009-08-07
  • 周祖德:论文抄袭自己负有疏于教育管理的责任 2009-08-06
  • 武汉理工大否认校长论文抄袭 称"疏于管理" 2009-08-06


  • 学术不端
    https://m.sciencenet.cn/blog-63234-248086.html

    上一篇:材料科学与工程经典教科书推荐
    下一篇:自己的名字不应该被别人滥用

    19 郭胜锋 刘锋 王应宽 刘进平 王德华 蒋敏强 马中良 杨远帆 赵美娣 刘立 刘颖彪 张涛 苗元华 李学宽 纪跃波 杨延丽 左正伟 侯振宇 甘永超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