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helij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xhelijian

博文

超越“讲课”,给学生以更切实际的支持 精选

已有 4021 次阅读 2012-11-16 21:33 |个人分类:教学相关|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程序设计, separate, medium, normal

听到有教程序设计入门课的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学,布置的任务不做。”当有人指出学生程序设计基础差,而暗示教程序设计的老师应该负责任时,又委屈了:“难道说我讲得不好?我如此精心地备课、讲解,学生听不明白,学不会,有什么办法?”
  这个委屈可以理解,但学生没有通过这个课程学到应有的知识却也是事实。而程序设计入门的学生,诸多的坏习惯并不严重,是应该要学会的。
  没有人会指责尽心教学的老师“讲得不好”。但“没有教好”和“讲得不好”不是一码事,前述的委屈发错了。极端点,有的老师真讲的不行,但他善于组织与鼓动学生,学生能够投入地学习,“讲得不好”,却也可以算“教得好,能教好”了。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大学中教与学的几个话题》,探讨了“教育和教学不是一码事,教学和上课不是一码事,上课和讲课不是一码事。”。真是这样。
  发这个感慨源于一位学生的博文。原文不长:“学习c语言差不多有两个多月了,我还只是仅仅跟着老师的步伐:上课听一下,课下做一下老师给的作业。我知道要学好这个专业,这样是不够的,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怎样学好这个专业的基础课c语言。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一点指示。”写博客是我带他开始的,C语言却不是我教,我关注了他,我知道,此处“老师”指的就是我。
  教一门课,“讲好”是必须的,但作为教师,不要自满于“讲了什么”,讲得再多再精不算,关键是学生学了什么,围绕学生的学去讲。要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课堂不光是讲课的,是组织课程,指导学生学习的阵地。抱怨学生不听,听起来委屈,但应该想着点改变,不听就不讲了,换个法子帮助学生学。其实,学生“学到了什么”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做了什么”,这才是出功夫的关键。课程组织中,指导学生的课后学习,非常重要。
  在上面同学的问题中,显然老师布置的作业喂不饱想学的学生,不足以保证教学效果。这样的状况久了,学生想学也上不去了,逐渐也就不想学了。如此逻辑,学生不学,教师责任在首位。在上述问题中,学生的课外学习如何开展,显然更缺。
  我给学生的留言,只能鼓励他课外多实践,并且指点下如何找到和设计自己的实践。对任课教师所起角色的缺失,我无能为力,只能呼吁教师也要改变。我开《大学生学习》课,越讲越觉得,应该让老师们知道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再老的老师,也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老师不光是讲课的,改一改,让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多支持,这是我们教育局面改变的基础。


https://m.sciencenet.cn/blog-64000-633255.html

上一篇:杂谈:我是老教师,听课,面子,脸皮
下一篇:我对逃离科研的看法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