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JIANL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GJIANLAN

博文

我的老师陈裕鸿先生

已有 4196 次阅读 2011-11-29 08:29 |个人分类:良师益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文章, 空间, color, face, 我的老师

    本文写于2009年5月28日,登在我QQ空间里,学校现任校长读到了本文,他也是陈老师的学生,他回复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思念陈老师的长评在本文下面,现将他的文贴在我文前面。空间好友也纷纷呼吁校长找到陈老师,向他发出正规的官方邀请,请他回校参加校庆。校庆校长特地从深圳邀请来陈老师,三人共叙了师生情。
    非常感谢校长!
    谨以此文纪念这次与陈老师的相遇。
 
    
过好每一天(校长QQ网名)      2009-05-28 22:43:46
我也是陈裕鸿老师的学生。
读着你朴实、优美、深情的文章,回想起35年前陈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情景,真的感到仰慕、怀念!
 
时光飞逝如电,唯有真情永远!师恩难忘啊!
陈老师清瘦而刚健的外表,儒雅而精炼的谈吐,诚恳而深情的笑容,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他像恽代英?像齐白石?像蔡元培?或像几千年前的屈原?......
在现实的身边,在浮躁的今天,我很难找到他的形象!
 
我在武昌区教育局工作的时候,陈裕鸿老师特意到我的办公室去辞行,说要回到他“少小离别”的故乡工作了。他把青春、才智和深情留在了武汉,让他无数的学子每每念及!想必他也一样深深地怀念着美丽的东湖中学和他的莘莘学子们!
 
陈老师应该退休多年来。但愿他能感知到学子们对他遥远的思念和祝福!
 
今年正值东湖中学建校45周年,而陈老师又是东湖中学创建之初的元老教师。陈老师,你能否在今年桂花飘香时节重返播撒过青春的东中校园吗?请接收你的学子,也是现任校长的诚挚邀请!
 
 
我的老师陈裕鸿先生
程建兰/文
 
   
    我很幸运,在高中时遇到很多优秀的老师。 ­

    老师们热情洋溢的授课,至今还历历在目,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班主任陈裕鸿老师。回忆起老师教学语文的点滴,感到很是温馨、绵长。 ­

­

    老师那时是三十几岁的年纪,瘦瘦的,戴着眼镜,因是客家人的缘故,锐利的眼光从高高眉骨浓荫处发射出来,虽经眼镜的“过滤”,仍带有平静探究的“寒光”。 ­

­

    老师经常在《语文报》上刊载对文字新的见解,当时的我每每读来都是仰长了脖颈。 ­

­

    老师办公的是一个大大的办公室,每回有事去找老师需要在满屋缭绕的烟雾中分辨找出老师的眉眼。老师是不抽烟的,就有一回听到老师微笑地说:“乌烟瘴气的,只好到图书室去写东西了。”当时,受老师这句话的感染,以为做学问应该是“天下皆醉,唯我独醒”的样子。现在有了经年的体验回想起老师当时的话,其实也只是调侃而矣。因为老师在学校同同行相处很好,老师脸上总是平平静静的,倒是当时的我以为做学问是应该离群索居的,老学老师的样子到图书室去煞有介事地看书。 ­

­

    老师的普通话带有很重的广东音调,但洪亮地读着书中的文字,那口音也就变成别具韵味的一种音乐了。忘不了老师读《小石潭记》时那淙淙流水优美的意境在老师精准、激昂的讲解中历历展现眼前,甚而还夹带着砭骨的江风凉意。“砍砍伐檀兮,直至河之 ......”老师一边念一边解释古文的含义。 ­

    现在想来很奇怪的是,老师从来就没有说过“我们祖国文化博大精深”“灿烂文化”这样的话,但老师字字句句如品美味珍馐的讲解,却给我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印象,是否老师把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已化为自己的骨血了,才能有这般如数家珍、如饮醇酒的意境呢! ­

­

    对老师还是有些敬而稍远之的,遇到疑问急急地去寻老师讲来,听完后是如释重负的宽怀,和老师还是不怎么随意言语。只在每次作文的后面,细细去体味老师用红笔写下的那些个隽永的文字,有热情的赞美、有中肯的指点,更感到有力的鼓励!捧读老师的评语,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最是学期末的鉴定评语让人欣喜,从老师细腻的字里行间察觉出你的优点,那种温馨的感觉能使我现在回忆起他用红笔书写的文字的形状。 ­

­

    因着崇拜老师的缘故,更加用心地学着语文。忘不了老师在黑板上写“鹅”的甲骨文的情景,现在想来都让我惊叹中国字的神奇,每个字简直就是一幅图画,这也让我常常在碑林长长驻足、流连往返…… ­

­

    老师走路的姿势很干练,一只手习惯插在口袋里,脸上除了幽深探究的清冽的神情,看不到别的。 ­

­

    有一天放学了,我路过老师的办公室,发现老师的女儿正依偎在老师的怀里。孩子大约5、6岁的样子,她双手把老师的脸颊揪着、扭着、拽着,老师好脾气地任由女儿这样,孩子很欢喜地微笑着,老师本来就很瘦的带着褶皱的长脸被女儿拉得变了模样。那瞬间老师威严的形象在我心中冰释了,直到十几年后的一天,看到外甥女将她爸爸同样的带着褶皱的瘦长脸拉扯变形我才真正从妹夫慈爱孩子的心境体会到,老师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普通热血男子。 ­

­

    也是这样敬畏老师亦步亦趋地行走在老师治学的身后,很整肃地学着老师的样子。 ­

    那些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人志士的文章,老师朗朗洪亮地读着,同时也在播洒着人文主义爱的种子。现在想来,那篇篇优美的文章经由老师的音调已融到思想意识中去,汩汩从笔端流出的是悠长思念的墨迹和一种传继。 ­

­

    忘不了有一天他在办公室外走廊边对我说:“我对你抱有很高的期望!”当时感到很突然,不知道老师心里还藏着这样一句话,也有点不好意思,竟然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呢?”记得老师说:“因为你朴素!”当时很不以为然地回望着自己身着的宽大白色“的确良”短袖上衣,心想:我也不愿意穿成这朴素的样子。现在想来,老师“朴素”有“朴实”的含义,朴实就让老师对我抱有很高的期望?至今也没有参透这内里的奥秘。 ­

    不过,这一席话倒是我中学求学回忆中一抹非常靓丽的色彩! ­

    我中学毕业不久,老师应聘深圳离开了学校。 ­

    但老师授的课文,在孩子现在的教材中天天由孩子让我想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种热爱祖国文化精神的传承竟有这般神奇。 ­

­

    期盼能再遇到陈裕鸿老师,和他再续一段师生缘,想他再给我讲一讲那些个优美的古代文章和字! ­

    期待网络的清风捎去我对老师的问候!愿老师能听到我的心声!­

    

 

 



https://m.sciencenet.cn/blog-642697-512749.html

上一篇:被邀请到孩子班上做讲座
下一篇:小哥哥的孩子

1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