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刘江琳晴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w373737 制造服务工程研究

博文

2011邵逸夫奖

已有 3564 次阅读 2011-6-8 08:0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耶鲁大学, 天体物理, 意大利, 邵逸夫, 斯特拉斯堡

2011年度“邵逸夫奖”7日于香港公布获奖名单,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三大领域内取得杰出成就的7位科学家折桂。对于连续数届无华人得奖,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杨振宁表示,中国前沿科学落后于人不稀奇,但在急速追赶下,相信未来10至20年会有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国际性奖项“邵逸夫奖”由香港慈善家邵逸夫在2002年设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旨在表彰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以及数学科学的研究或应用上取得突破成果、对促进文明及造福人类贡献超卓的人士。一年一度的颁奖自2004年开始,至今已是第八届,颁奖典礼定于9月28日举行,上述每个奖项的奖金为一百万美元。

  今届天文学奖平均颁予意大利太空天体物理与宇宙物理研究所研究主任恩里科?科斯塔(Enrico Costa)和美国国家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主任科学家杰拉尔德?菲什曼(Gerald J Fishman),以表彰他们领导天文卫星,证明宇宙中最大能量的爆发“伽玛射线暴”来自宇宙学距离。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平均颁给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美国耶鲁大学大卫?华莱士免疫学讲座教授鲁斯兰?麦哲托夫(Ruslan M Medzhitov)和美国加州拉霍亚的斯克利普斯研究所遗传学学系主任布鲁斯?比尤特勒((Bruce A Beutler),以表彰他们发现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解开抵抗病原体的首道防线之谜。

  至于数学科学奖,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数学和物理学教授德梅特里奥斯?克里斯托多罗(Demetrios Christodoulou)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戴维斯数学教授理查德?哈密顿(Richard S Hamilton),因在“洛伦兹几何”与“黎曼几何”中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方面的高度创新工作,及对广义相对论和拓扑学的应用而获奖。

  2004年至今,共有43位邵逸夫奖获奖者,当中仅有4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指出,近代科学在西方有三、四百年发展历史,在中国不过六、七十年,中国前沿科学成就落后于人很自然、不稀奇;但另一方面也看出中国科学进步速度惊人,“未来10至20年肯定可以追上来,取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记者 贾思玉)

 

天文学奖

  随着整个电磁波谱由电波以至珈玛射线一一被用来观测宇宙,天文学在过去

  

“邵逸夫奖”奖章

五十年经历了巨大的进步及发展。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星系的结构和运动;星球及恒星系统的诞生、演化和陨灭;到行星系统的形成及其普通的存在,对这些问题的了解都有了重大的进展。很多奇异的名称,如超新星、类星体、脉冲星、黑洞等,都已收录在一般辞书之内,并且牵动普世万众的心灵和想象。

  重大的天文学难题即将能借助传统学科的研究工具来解答,而且利用微中子和引力辐射的侦测来探索地球上实验室所无法做到的极端物理环境,更有如为观察宇宙启开新窗。我们可以预期,天文学在二十一世纪将会出现一个新黄金时代 。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生物医学科学的发现和临床医学的新方法,为我们在与疾病的长期战斗中取得重大胜利。随着人体基因组图谱的绘成,我们现在已接近解开生老病死的机制,治疗学亦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新机会。生命科学的新见地与医学技术的进步,将为新世纪的人类带来更好的健康和改善了的生活素质。

数学科学奖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语言。数学在二十世纪发展精进,既开创了新领域,亦解决了重大且棘手的旧难题,影响遍及每一门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亦受其惠。

  因为计算器科学、信息科技与统计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数学在二十一世纪对人类将会更加重要。

历届得主

  数学奖

   2004年陈省身1

  2005年安德鲁·维尔斯

  2006年吴文俊2 ,大卫·曼福德

  2007年:罗伯特?朗兰兹和理察?泰勒

  2008年:弗拉基米尔·阿诺德,路德维希·费迪夫

  2009年:西蒙·唐纳森克利福·陶布斯

  2010年:辛康·布尔甘

  天文学奖

  2004年 詹姆斯皮·布尔斯

  2005年 杰弗里·马西与米歇尔·麦耶

  2006年 索尔·普密特,亚当·利斯,布莱·施米兹

  2007年:彼得?高里

  2008年:赖因哈德·根策尔

  2009年:徐遐生 3

  2010年:查尔斯·班尼特,莱曼·佩治,戴维·斯佩格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2004年 一等奖:简悦威、史丹利·科恩与赫伯特·布瓦耶

  二等奖:理查·多尔

  2005年 迈克尔·贝里奇爵士

  2006年 王晓东4

  2007年:罗伯特?尼科威

  2008年:伊恩·威尔穆特,基思·坎贝尔,山中真也

  2009年:道格拉斯·高尔曼,杰弗里·弗理德曼

  2010年:戴维·朱利雅斯

历届颁奖日期及地点

  2004年:9月7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2005年:9月2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2006年:9月12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2007年:9月11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2008年:9月9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2009年: 10月7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2010年:9月28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https://m.sciencenet.cn/blog-66153-452788.html

上一篇:中国李娜夺得法网冠军,娜就是成功
下一篇:据人大自己说自己排名第四的家底,似乎没找到院士

1 王守业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