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刘江琳晴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w373737 制造服务工程研究

博文

2013年第一个院士产生,合肥工大杨善林

已有 7179 次阅读 2013-12-18 22:1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热烈祝贺我院杨善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12-18 20: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62| 评论: 0

快讯:据中国工程院消息,我院杨善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我院学科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飞跃。

http://som.hfut.edu.cn/portal.php?mod=view&aid=1213

 

杨善林
  • Emailhgdysl@gmail.com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48 年 10 月 1 日

  • 固定电话0551-2901008

  • 导师博士生导师

  • 邮编230001

  • 职称教授

  • 学位硕士

  • 职务所长

  • 系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 研究所计算机网络系统研究所

  • 个人介绍杨善林,男,1948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1985年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7月-1987年10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开展合作研究,1988年9月-1989年12月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CIMS中心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决策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仿真与控制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首席博导,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安徽省信息处理技术与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全国百名优秀回国人员。

  • 教育背景1985年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6年7月-1987年10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1988年9月-1989年12月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CIMS中心做访问学者。

  • 教学成果教学方面,近5年来,主讲管理信息学、决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高级人工智能等多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治学严谨,教学效果优良。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项目“现代化教育手段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的应用问题研究与实践”、中央财政专项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项目“教案的有效组织工具”、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课件制作工具研究与开发”、安徽省计委项目“数字化校园研究与软件开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规划整个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二等奖(教材)、安徽省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各1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含今年秋季出版的企业管理学),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主编其他教材1本,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10篇。

  •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决策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仿真与控制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 科研课题[25]云计算环境下智能决策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2013,主持
    [24] 云计算环境下得多源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012-2016,主持
    [23] ******联合攻击技术,国防基础研究项目,2011-2013,主持
    [23]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和途径研究.国家发改委,2011-2012,主持
    [22]推进工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2010-2011,主持
    [21] 江北产业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2010-2010,主持
    [20] 芜湖市工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0
    [19]“十二五”重大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思路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2009-2010,主持
    [18]"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2009,主持
    [17]可信软件测试和可信性评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2008-2010,主持
    [16]工业管理体制国际比较及2020年远景规划研究,国家发改委项目,2008,主持
    [15]群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7-2010,主持
    [14]汽车整车产品数字化工程设计资源优化与调度系统,省科技厅项目,2007-2008,主持
    [13]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发展规划思路研究,国家发改委项目,2007,主持
    [12]工业对国民经济支撑程度变化2020年远景规划的研究,国家发改委项目,2006,主持
    [11]面向复杂决策任务基于agent组织的分布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2007,主持
    [10]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国家发改委项目,2005-007,主持
    [9]汽车制造过程控制与质量跟踪系统,省科技厅项目,2006-2007,主持
    [8]奇瑞信息化工程建设与管理制度设计项目,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委托项目,2006,主持
    [7]面向复杂决策任务基于agent组织的决策机制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5-2007,主持
    [6]集成定性推理理论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4,主持
    [5]课件制作工具研究与开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2002-2004,主持
    [4]基于知识发现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2002,主持
    [3]现代化教育手段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的应用问题研究与实践,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2000-2002,主持
    [2]医院信息系统商品化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安徽省九五科技攻关/企业委托项目,1998-2000,主持
    [1]基于关系模式的新型数据模型的研究,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1998-2001,主持

  • 科研奖励◆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 排序第1
    ◆轿车整车自主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排序第2
    ◆铸铁材质参数液态在线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排序第1
    ◆第四届国家级教学名师,2008
    ◆轿车整车开发系统平台、流程优化与工程管理系统,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7,排序第2
    ◆面向企业的智能决策理论与方法,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8,排序第1
    ◆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排序第1
    ◆离散制造业生产优化与执行系统,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排序第1
    ◆金属液综合性能在线智能检测系统,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排序第1
    ◆安庆石油化工总厂计算机辅助管理及生产过程监测系统,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排序第1
    ◆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05,排序第1
    ◆基于知识发现与定性推理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安徽省科技厅,二等奖,2004,排序第1
    ◆医院信息系统,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排序第1
    ◆大型冷冻站制冷控制仿真系统,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排序第1
    ◆电子商务概论,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著作二等奖,2001-2004,排序第1
    ◆变配电所保护控制与管理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排序第3

    ◆金属液综合性能在线智能检测系统,发明专利,2007,排序第1
    ◆金属液综合性能在线检测用传感器,发明专利,2007,排序第1

  • 论文专著一、学术论文
    1. A new variable production scheduling strategy for deteriorating items with time-verying demand and partial lost sale,Computer & Operations Research (SCI,EI),2003
    2. An optimal replenishment policy for items with inventory-level-dependent demand and fixed lifetime under the LIFO policy,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SCI,EI),2003
    3.判断矩阵凸组合系数的优化原理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
    4.两货栈库存模型:考虑时变需求和价格折扣,系统工程学报,2003
    5.基于可变参数优化的相关证据合成方法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3
    6.GDSS中判断矩阵的两种集结方法,计算机学报,2001
    7.一种基于简化FUZZY ARTMAP 的声调识别规则获取方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1
    8.大型冷冻站制冷控制仿真培训系统,系统仿真学报,1999
    9.Newsboy 型商品的最优广告费用与订货策略的联合确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
    10.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与挑战,系统工程学报,2002
    11.基于NANDFlash控制结构服用的嵌入式存储系统研究,仪器仪表学报,2006
    12.Two-echelon supply chain models:Considering duopolistic retailers' different competitive behaviors,Int.J.Production Economics 103(2006)104-116
    13.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在IT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
    14.Approach to Weighted Geometric Evaluation Based on Projection Pursuit,Engineering Sciences,2006
    15.融合知识和数据的贝叶斯网络构造,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6
    16.基于案例和规则推理的贝叶斯网建模,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7.基于信息集成的协同交互式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6
    18.Represent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Complex Decision-Making Tasks in AOBDIDSS,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19.基于赋值代数的BN概率推理的局部计算模型,中国科技大学学报 ,2005
    20.环Z4上线性循环码的深度谱,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
    21.基于Rough Sets 理论的证据获取与合成方法,管理科学学报,2005
    22.Study on Visualization of Spatial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空间信息国际会议论文,2005
    23.K-means算法中的k值优化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
    24.带有两货栈具有抛物型需求的变质性物品经济批量问题,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
    25.基于现代企业理论、法理等视角对内部人控制的分析,会计之友,2005
    26.基于ns-2的SSM组播模型仿真,系统仿真学报,2005
    27.股权分裂、隧道行为与公司治理,经济问题探索,2005
    28.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经济学动态,2005
    29.A two-warehousing inventory model for items with stock-level-dependent demand rate,internationnal journal of Prodection Economics,2005
    30.reasoning based on rough set among multi-agent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ABDIDSS,the 11th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fuzzy systems association(IFSA2005)
    31.基于现代企业理论、法理等视角的内部人控制的分析,会计之友,2005
    32.公司治理与信息透明度问题研究,社会经济体制比较,2005
    33.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
    34.基于联合树的贝叶斯网推理结构与构造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4
    35.A finite horizon lot-sizing problem with time-varying deterministic demand and waiting-time-dependent partial backlogg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4
    36.EOQ models for deteriorating items with time-varying demand and partial backorder under inflation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2004
    37.基于模糊理论的多Agent决策支持系统,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38.计算有限环Z4上码字深度的两种递归算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4
    39.Intelligent Adaptability Degree Based Decision Methods Selection,2004 Information Systems Adoption and Business Productivity
    40.The Application of Spatial Domain Knowledge to Spatial Sata Mining and Knowledge,2004 Information Systems Adoption and Business Productivity
    41.DIDSS环境下信息agent系统任务规范的分解,系统工程学报,2004
    42.基于遗传算法的贝叶斯网分解,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4
    43.基于构件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层次模型,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
    44.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经济学动态.2004
    45.The satisfying consistency of weighted geometric mean interval number judgement matrix in AHP,Proceeding of 15th Mini-Euro Conference of managing Uncentainty in Decision Support Models(MUDSM)2004
    46.基于ActiveX的虚拟控制系统通用集成平台研究,系统仿真学报,2006
    47.基于Q学习的自主Agent模型,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
    48.股权分置改革与股票市场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6
    49.一种软件开发资源的优化和再分配模型,系统仿真学报,2007
    50.Programming Method for Vehicle Dispatch Problem
    Emergency Centre,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Systems Management,2007
    51.基于技术进步和信息不对称的证据合成研究,系统工程学报,2007
    52.铸铁材质参数液态在线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系统,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
    53.一种软件自动测试成本的估算控制模型,电子学报,2007
    54.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国软科学,2008
    55.面向主体的多源信息融合系统建模研究,信息系统学报,2007
    56.基于证据理论的我国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体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
    57.制度与创业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8
    58.中国运营企业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中国联通视角评价分析,电信科学,2008
    59.基于焦元相似度的证据理论合成规则,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9
    60.中国科学技术前言—决策科学与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研究的新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_中国工程院版 2008
    61.一种基于效用和证据理论的可信软件评估方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
    62.考虑信息源相关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9

    二、教材与论著
    1.杨善林,倪志伟,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科学出版社,2004
    2.杨善林,刘业政,管理信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项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杨善林,李兴国,信息管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杨善林,李一军,李垣,胡祥培,付为忠,企业管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杨善林,何建民,电子商务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6.杨善林,智能决策方法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
    7.陈禹 杨善林,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核心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李姚矿 杨善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资本运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9.杨善林 胡小建,复杂决策任务的建模与求解方法,科学出版社,2007

  • 主要兼职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预测》杂志主编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统筹法优选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安徽省行为学会理事长
    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

 



https://m.sciencenet.cn/blog-66153-750918.html

上一篇:批董藩:北师大教授的反面教材
下一篇:曹雪涛院士可能是中国最好的博士生导师(指导了12篇百优博士)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