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友明
优秀毕业生评选&优秀毕业生的去向
2015-7-7 11:07
阅读:2955

毕业来临之际,学校的优秀毕业生选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个人觉得选拔是有益的。选拔对于学生可以让其明确价值取向,优秀毕业生们就像是一面面旗帜,引导着后来者去努力达到他们的位置;对于导师,可以让其专注培养目标,做好把关。

 

然而,以什么样的标准作为准则评比是非常困难的。在往届的评比中,运用了各个方面的评分并且考虑了其权重。据说,此次评比中,是否考虑就业去向方面有较多的意见。有观点认为就业去向应该占据较大比重。学生能够在就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综合能力应该比较强,应该属于优等生。有观点认为研究生的培养重在培养其科研,科研做得好才是重点,工作找得好的并不一定科研做得好。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过程是科研训练的过程,如果能学有所获,且被大家所公认,则应当获得优秀毕业生。

 

我个人觉得后者的观点比较正确。我院的研究生主要以学术培养为目的,研究生学习科研理所应当。并且,研究生需要把精力放在科研上,需要做实验、写文章、投稿,以此学习科研,体验科研。

 

我院的优秀毕业生名单也如期公布。总共41位学生,其中博士15位,硕士26位。具体的选拔办法不得而知,经初步打听,论文发表占据了较大的权重,就业去向可能较少考虑。结果真如意例如了,并听说有不少学生在权威期刊发表了论文。

 

但是,在就业最难季,毕业研究生们为其工作感到担忧。我借手里现有的毕业生上报的就业纸质数据做了一下统计,想看看优秀毕业生们都去哪里就业了。在获得优秀毕业生提名的41名学生中,14位同学已经工作派遣,其中8位学生已与学校签订三方协议留校。7位同学上博或做博士后。但剩下的20位学生则派回生源地,自谋职业。意思就是他们并没有找到有档案管理权的单位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他们连用人单位证明都没有,更加冰冷的说,他们被派回生源地自谋职业。自我安慰曰:他们只是被冠以优秀的名义,也只是众多毕业生的一部分。

 

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学生,说学生一开始就对实验室工作并不感兴趣,对科研任务拖沓、没有热情。实验期间不能按时完成安排的实验任务,对研究结果马虎了事,对中期考核蒙混过关。接近毕业,有学生在花大把时间找工作,工作虽然找得比较好,但毕业论文完成质量非常差,有的还需要课题组导师协助才能顺利毕业。

 

同时,也经常听到老师们为一些研究生同学觉得可惜和难受。说该同学对待科研可是认认真真,善于思维,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科研结果顺利发表,毕业论文漂漂亮亮。但该生运气较差,直博、考博让别人给顶替,导师虽然争取到了名额,但招到的学生却不是自己想要继续培养的那个。而这位学生,因为研究生生活过于“满当”,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找工作上,错过了最佳找工作季,面临毕业。

 

第一份工作在人生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结果好像是,优秀毕业生没有好的工作,不优秀毕业生有好工作。一开始,社会就弃用了我们公认的“优秀生”。

 

个人努力是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另外还有众多的因素如把握机会、认清时事。但一些规则也让起跑线变得参差不齐,就如外地生源在北京不能改派。又如毕业生只能在毕业年份找在北京解决户口的工作,市教委才能办理派遣,超过毕业年份,市教委不予派遣。这些规则,让毕业生的矛盾状态更加复杂。他们不仅要在做实验和找工作中平衡,而且还要在找工作这条线上去竞争,并且和时间赛跑。

 

但是,对于这样的问题:该怎么才能让好学生从事好岗位,真是让人头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沈友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661568-90347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