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四个八零后学生的故事 精选

已有 15975 次阅读 2016-12-19 09:4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那是10年前的往事,我承担学校第四届(98级)“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班”的“地球物理学概论”课程。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班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分别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各设一个班,学生基础比较好。当年这个班有26人,其中有四个学生的求学经历很有意思。用现代教育理念看,他们是凭自己的兴趣学习的典范,且目前都学有所成,值得一说。这儿用他们名字的字母代表分别为: YJ, ZJJ, ZYJ XY   

先说YJ,他的故事比较多。他是班里同学们公认的考霸,当然由于当年我的“地球物理概论”课程是以“通过和不通过”为标准,所以,记不清楚他的具体考试情况了。我至今记得1998年他们入学军训结束检阅时他代表全体新生发言。我正好路过操场,听到他那铿锵有力的口号式结束语:今日我们以地大为荣,明日地大以我们为荣。当年他从湖南以高分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并被选入“基地班”。然而,毕业时他决定尝试研究生阶段大跨度学科交叉学习,报考中科院电子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据说他的笔试成绩名列前茅(也有说第一名),但是面试时人家以他的学科跨度太大恐难适应研究生学习而没有录取,并给他推荐两个攻读硕士学位单位:一个是地质学科的研究所(与本科一致);另一个是北京一个市属大学的电子工程学科(满足他的交叉学科愿望)。他在北京给我打电话,要我给他出主意。我告诉他,如果他决心从事电子工程专业,就先到这个市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力争以优异的成绩硕士毕业,再报考名牌大学(或中科院)的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实现自己的“名校博士梦”。果然,他听从了我的建议,在这个市属大学的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后,如愿以偿考上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在深圳海关工作,后来参加政府公务员考试,又发挥了一次考霸功能,被录取在深圳市一个与科技相关的管理机构工作。显然,YJ同学在大学本科期间除了要正常完成地质学专业课程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和专业课程知识,可见他的大学生活既忙碌又充实。从现在结果可以看出,他当年的自学能力何以了得,名副其实一个“学霸”和“考霸”。

ZJJZYJ两位同学与YJ风格不同。两位同学在班上表现很是默契,关系很铁,步调一致,除了出色完成“地质学”专业课程外,两人同时对应用数学感兴趣。所以,他们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去本校和隔壁的华中科技大学蹭课,听数学相关课程。毕业时两人都同时拿到了学校的“地质学”和“应用数学”两个学士学位,这在当年实属不易。本科毕业后,ZYJ考上北京大学的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工作了两年后,自我感觉硕士知识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决定再次报考北京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并如愿以偿“金榜题名”,博士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原来的北京医学院)医用理学系从事生物数学研究和教学。ZJJ本科毕业的第二年考上上海大学的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然后再接再厉,考上中山大学数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做了一轮博士后研究留校任教,目前已是副教授。

XY的经历与上述三位稍有不同。当年他在“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学习一年半后,发现自己对以形象思维为特色的地学学科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而对以数学物理交叉学科为特色的通讯专业感兴趣,并且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与无线通信相关资料。他没有采取YJ, ZYJ, ZJJ同学一边继续完成“地质学”专业学习,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苦学电子工程和数学的做法,而是决定申请转到学校“信工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虽然,当年学校尚未正式出台转专业的相关政策,转专业时遇到一点困难,但是最终学校满足了他的愿望,来到学校相对薄弱的“通信专业”,开始新的求学征程。其实,在“通信专业”他受益最大的是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学习,期间他也和ZJJ, ZYJ一起到华中科技大学蹭课。当然,他蹭的课中有与通信学科密切相关的“信号处理”。XY同学在“通信专业”学习如鱼得水,他非常注重阅读通信领域英文方面的文章,包括各类最新电信产品发布资讯,并在“电脑爱好者杂志”、“电脑报”和“电脑商情报”发表10多篇“情报类”文章,赚了“不菲”的稿费。为此,他获得学校“创新人才”项目支持(每一届全校只有50名)。然而,XY同学在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不很顺利,期间他也到深圳相关电子企业试水工作,但是总觉得自己似乎命中注定要走学术之路。直到本科毕业三年后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为“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后来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博士毕业,然后一直在欧美国家多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通信领域学术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已经是一名IEEE Senior Member。目前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认知无线电方向研究,小有成就。

这四个八零后学生的求学经历可以给当下年轻人有一点很好启示。他们虽然都没有从事当年大学本科专业方向工作,但是他们都很认真选择自己的学业和工作。这种“不怨天地”,“勤奋努力”的务实态度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和家庭负责。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硬道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话”在他们身上表现为实实在在的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行动。困难和曲折对他们而言只是经历与积累,并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催化剂,我衷心祝福他们。

 

20161219日上午提交科学网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3617-1021668.html

上一篇:在中山大学发挥余热
下一篇:一位学风严谨的教授

19 杨绪洪 巴要帅 吴施楷 郭战胜 陆泽橼 张晓良 李帮建 徐耀 曹俊兴 张海权 李志俊 刘博 邓景华 刘炜 郑强 王磊 xchen xlsd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