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盛赞学校组织的一次温馨活动 精选

已有 5669 次阅读 2023-4-17 08:4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盛赞学校组织的一次温馨活动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北京地质学院与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俗称“地矿油”三所我国著名行业大学在文革时期整体迁往外地办学,三所大学均属于海淀区学院路上的首都八大学院。从北京外迁的大学还有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建材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地矿油”三所大学中,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迁往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所在地),后主校区迁往青岛,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迁往江苏徐州,三所大学后期在北京办学那是后话。

我们学校1975年整体从北京迁到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西边风景秀美的东湖之滨南望山下建校。当时全部教职员工都到武汉工作,北京只有一个留守处。后来随着1978年国家批准建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照顾部分老教授在北京地质学院原校址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然而,大多数中青年教师依然留在武汉地质学院(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工作。当其中部分教师退休提出希望回北京定居时,学校出于历史与情怀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先后在北京原学校内为这些离退休老同志分配了住房,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此,学校先后有200多位离退休教职工返回北京定居(目前还有134位),我们俗称这些返京定居老同志为“老有所归”人员。学校还在北京设立了离退休干部处驻京办事机构,以便照顾“老有所归”人员相关事宜,让为学校建设发展贡献了一生的老同志在北京安享晚年。每年学校领导都要去北京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情况,让大家分享学校建设发展成果,同时听取他们的意见。

据学校离退休工作处消息,今年2月23日学校党委书记和新上任的主管老干工作的副书记和离退休工作处领导一起去北京,履行一年一度看望驻京离退休老同志。在与老同志的座谈会上这些大多数已是耄耋之年的离退休老同志纷纷发言,“对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离退休工作处的服务工作表示感谢,对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回学校看看校园新貌,亲身体验学校建设发展成果。”听完老同志发言,学校领导当即承诺实现老同志的这个心愿,并指示离退休工作处负责精心组织这次温馨的“驻京老同志返校观光”活动,其实这场活动原计划三年前完成,由于新冠疫情被迫延迟。正如老同志们所言,学校南迁武汉办学50年来发展迅速,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美丽校园建设突飞猛进。当前,学校不仅拥有南望山主校区(图1),还拥有距离主校区不到一个小时车程位于武汉市未来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的 “未来城校区”(图2),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

我认识参与这次活动的大多数老同志,有的属于我的前辈师长,在职时他们对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给予了许多无私帮助《感恩学术路上多位前辈师长,2018年8月10日科学网》。老同志中年龄最大的已逾90,最小也77,平均年龄85岁,一个妥妥的“耄耋老人返校观光团”。我通过微信向学校一些年轻人通报这次温暖活动消息,他们为学校的尊老情怀所感动,积极报名争当服务老人志愿者。离退休工作处安排内容丰富、组织精心、服务体贴、考虑周到,相关学院都派出了若干学生志愿者照顾这些老同志在汉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

7号早上老同志到达学校,早餐后上午休息,下午首先安排老同志参观去年学校校庆70周年刚刚落成的庄严古朴典雅与现代的校史馆(图3)。老同志参观校史馆内陈列的史料别有一番情趣,因为他们是学校相关史料的亲历者与学校辉煌历史的创造者(图4)。例如这次观光团中就有亲历湖北丹江校办五七地质队历史的原学校副校长构造地质学家杨巍然教授以及与我同时留校的薛重生教授和曲梅兰女士。参观中杨巍然老师指着展柜中一把建校初期的地质锤对我说,这是当年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特地从军工部门调来一吨特殊钢材做成的地质锤。地空学院詹正彬教授指着一张50多年前她在江西峡江学校“五七干校”的老照片说,这是我们几个地球物理勘探系老师在劳动之余的合影,其中有后任学校副校长詹老师的爱人王家映教授和迁汉办学的地球物理勘探系第一任党总支书记贾玲希等。参观校史馆后,学校领导亲切会见了全体驻京返校观光老同志并合影留念(图5)。

8号一天安排老同志参观未来城校区,这是一个于2019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的漂亮与现代气息浓郁的大学校区。目前未来城校区主要安排五个学院和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配套的教师小区“岱家山庄”和附属幼儿园(图6)。9号下午安排老同志与在汉退休教职工交流并观摩武汉退休人员演出的文艺节目,北京老同志临时排练的节目精彩感人(图7)。10日上午安排参观南望山主校区,下午专门安排老同志回到各自原来工作单位参观游览,让老同志们近距离参观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发生的翻天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这些单位在职人员中大多数属于“陌生面孔”,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人终将替旧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相信这也是老人们最愿意看到的新气象。我退休前所在的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还安排住在武汉的退休老同志与他们小聚,让大家共同回忆曾经过往共事的逸闻趣事(图8)。11号自由活动兼休息,晚餐后驻京老同志结束了这次难忘的武汉学校参观游览活动返回北京,学校领导和许多驻汉老师到宾馆送行,场面热烈感人(图9)。

关心学校每一位师生员工是一个大学优质人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关怀离退休老同志,“人虽退,茶未凉”是从北京地质学院传承至中国地质大学的优良传统。例如,学校充分利用“银龄资源”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革命传统及学校优良学风校风教育。前几天,定居北京的92岁高龄的老校长赵鹏大院士专程返汉和资源学院师生座谈,畅谈他从北京大学求学到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工作生活的芳华经历,激励师生为国找矿的理想信念。老校长还曾经在他的微博上推荐我在中国科学报发表的“我谈天然地震”的科普文章,真是一个“老骥伏枥”的典型和模范。这次还有在武汉工作校友特地来看望北京观光游览的老师,也有学生利用这个机会专程宴请老师,真可谓师恩永难忘,彰显了尊师重教的校风已经融入中国地质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骨髓,成为了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次学校安排定居北京的退休老同志回武汉学校观光游览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尤其是具体负责接待的离退休工作处领导和职工对待离退休老同志的爱心、热心、细心和耐心,她彰显了中国地质大学是一所有温度,有大爱,有情怀的大学,值得盛赞。

2023年3月29日策划,2023年4月17日发布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3617-1384504.html

上一篇:“人虽退,茶未凉” —— 在欢迎北京老同志回校观光交流会上的发言
下一篇:大学生不该“内卷”和“摆烂”

8 徐义贤 郑永军 晏成和 徐长庆 郑强 汪波 许培扬 孙东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