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人防演习

已有 2348 次阅读 2017-10-2 05:3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北京市在916日在五环外举行了一次民防演习。民防大约是民用防空的意思吧?过去称为人防演习,人防者,人民防空是也。民防是不是也是人民防空的简称?因为没有听说过民用防空的说法。现在举行这样的演习,是有一定深意的。因为多年来,国内基本没有进行过这类演习。很多人都会认为,民防有什么意义?似乎真正的战争离我们似乎十分遥远。

据我的记忆,即使在备战最紧张的1970年,北京似乎也没举行过这样的民防演习。那时候有更具体的备战措施,就是大挖防空洞。为此,而在影院放映过一部纪录片。片子的名字完全没有印象了,似乎是在一个海滨城市里,忘是青岛还是大连,那里挖的防空洞,有的十分了得,连解放牌大卡车都能直接开进开出。在北京,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防空洞,至少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可能在西山的山里,会有这样的洞,而且据说肯定比民用的防空洞要大得多。

大约是在文革前的1966年年初,我所在的中专学校举行过一次民防演习。当时我在广播室,所以这次演习就需要广播室配合,事先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先播放防空警报。一般是用手摇警报器。记得学校里似乎也有这样一台警报器,但在演习时,不是直接摇动这台警报器,而是事先用录音机录好警报发出的声音,然后通过扩大器,在全校的广播音箱上播放。一听到警报,全校师生都必须立刻离开教室、办公室、宿舍及一切室内的房间,来到操场附近的草坪上,而且都必须是以卧倒的姿势。这时,音箱里就播出我们事先录好的声音,我们都模拟各个部门,向指挥部做报告,报告疏散的情况。大家的声音此起彼伏,跟真事似的。然后指挥部通知大家坚守隐蔽的地点,等候进一步的通知,或者等候警报的解除。这时,音箱里又播放出飞机飞过的声音,接着又是高炮射击的声音。然后就是敌机被击中,开始坠落。当初录音的时候,一位做机务的同学突然猛击话筒,想模拟出敌机坠落到地面是所发出的巨大撞击的声音。

然后,就是解除警报的警报器所发出的声音。警报解除后,师生们就纷纷站立起来,离开隐蔽时的草坪,然后就该干吗干吗去了。

当年,举行这样的民防演习,主要是根据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所做的一系列工作的一部分。当时,还没有发生珍宝岛事件,苏联也还没有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估计当时全国有不少地方,主要是学校,都可能进行过这样的民防演习。这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防空警报与解除警报这两样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中间我们学校添加的那些个杂儿,都是自己闹鼓捣出来的。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备战意识的确非法淡漠。这是危险的、有害的。固然,当年我们估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可能有一定的偏颇,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在判断世界战争局势的时候,正确地判断新的世界大战在短期内不可能爆发。这个估计是合理的,正确的。但这种判断并不能延伸到可以判断任何形式或者任何规模的战争都不会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所以,对局部战争的可能性,我们都不能绝对排除。

当年对世界大战作出的判断,可能基于当时我们在国际上的处境有一定的关系。美国一直在围堵中国,苏联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友好可言,台湾蒋介石一直想反攻大陆,美国在越南也正在酣战。印度也刚刚跟中国打了一仗。所以,当时看周边环境确实有点一片险恶,所以我们对战争爆发的估计,就估计得高了一些。这里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尽管后来证明,我们的估计有点偏激,对我们自己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某种抑制的作用,但是从另外一面,我们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的紧张状态,任何对手也不敢轻举妄动。而且在这个时期,我们出于备战的需要,开展了三线建设。三线建设的直接目标是备战,但客观上,为我们的工业化布局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至少为今天西部开发的过程中,三线建设与布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国际形势,与五十多年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客观地说,外部环境比起当年来,要好很多了。可是越是在这样看上去很不错的时候,我们的警惕越是不能放松。战争的爆发几乎都是突然性的。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军队要有准备,地方同样也要有所准备。军队不可一日不备战,地方上同样也不可一日不备战。军队有了充分的准备,敌人就会有所忌惮,战争反而有可能打不起来。地方上有了充分的准备,一旦发生了战争,也可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我们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打过仗了。这非常容易滋生和平麻痹的思想,一麻痹,就必定隐藏着危险。所以,我们不能让自己处在危险的状态,必须要时刻警惕,时刻防范。类似的警报是要准备做长期的演习的。同时也告诉我们的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绝不可能外部敌对势力掉以轻心,任何松懈就可能酿成天大的祸患,而导致遗恨终身。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1078736.html

上一篇:失落的县中学
下一篇:看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场

1 戎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