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李福昌的父辈人生

已有 2120 次阅读 2019-2-10 08:3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登了一篇报道,名为《父辈面孔》。说的是一位农民李福昌,过去因为家庭出身不好,生活屡屡遭受挫折。想去当兵,人家不收。想进工厂,人家还是不收。想去读书,仍然被拒绝。这样的遭遇是不是很让人沮丧?这样的遭遇会不会让人失去对生活的任何向往?换做别的有些人,这种失望甚至绝望都是可能的。但是李福昌没有绝望。他按照自己的路子来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改革开放之后,他进了工厂,后来还当了干部,又自己开面馆,把一家人的户口办到了西安,送孩子读了大学。赡养老人,呵护妻子。你说他这一辈子是顺还是不顺?有不顺的时候,也有顺而幸运的时候。他天天都记日记,这些日记给他的儿子以很大的鼓舞。

在我看来,虽然他比我小了近十岁,但多少也算得上同时代的人。我以为,有一点他最为可贵。他因为家庭出身的问题,生活上遭受到不少坎坷。但是,他没有怨天尤人。在他看来,那时社会大环境就是那个样子,你埋怨谁都没用,也没有意义。唯独能做的就是自己踏踏实实地去干,遇到任何困难与挫折也不退缩,这样坚持下来,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非常佩服李福昌的这点精神。如果换做我,我不知道能不能像他那样坚持下来。一生中遭遇到那么多坎坷,而心境仍然能如此平和,实属难得。我以为,他很清楚,任何埋怨,任何牢骚,对于生活的改变都没有意义。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每个人的遭遇都不会完全一样。即使是同样社会阶层的人,一生的经历仍然会有很大的差别。那种心态平和,心存一股韧劲的人,只管低头若干,别的没有意义的事,不解决问题的事都不用瞎操心。他们所要做的就是付出艰辛的劳动,这样坚持下来,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命运必会有所改变。

看到李福昌的经历,我忽然想起了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书中的人物孙少安应该与路遥年龄相仿,而孙少平则要更年轻一点。现在近四十年过去了,孙少安已经进入老年了,而孙少平也接近老年,应该与李福昌的年龄相仿佛。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当年的孙少安与孙少平的经历就是李福昌年轻时的经历?而今天李福昌的生活就是今天孙少安与孙少平们的生活?

李福昌的这一辈子,正好诠释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一个中国农民所走过的道路,这样的道路对于中国农民来说,绝不只是个别的,它有着普遍的代表性意义。这也让人看到,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和变化给中国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让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不仅让有的人走上了富裕之路,更是让他们的精神和灵魂得到了充分的洗礼。他们的眼界展宽了,他们的心胸也更宽阔了,他们的目光也放得更远了。

但是,他们仍然踏踏实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没有好高骛远,没有让自己膨胀起来。他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们也知道怎么样做才能让自己得到那些想要的东西。

报道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很有感触。他开面馆,一个是薄利多销,一个是保证质量,还有一个是真诚待客。有这几样,他的面馆永远是顾客盈门。即使在非典那样的非常时期,其他的餐馆都没有客人了,唯独他的面馆依然能够营业下去。靠的就是那股子真诚和实在。现在不少人做生意,总想挣快钱,挣大钱,结果什么邪门歪道都用了,结果仍然什么也没落着。而李福昌坚定地笃信做人和做生意一样,都必须以诚待人,宁可赚不到大钱,也绝不做亏心的事。而恰恰是这样的精神,让他的面馆一直能够得到维持,而且还能得到发展与扩大。

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人都做不到?是他们不懂吗?如果让他们自己说,估计都能说得一套一套的。可是真要做起来,他们就顶不住各种诱惑,而让他们放弃那最基本的做人道理了。对某些人来说,做老实人是一件很麻烦的人,很纠结,甚至有点愚蠢的事,远不如偷奸取巧让人感觉很聪明。可是生活就是这样,虽然老实人不会发横财,不会一夜暴富,但老实人至少不会因为偷奸耍滑而吃大亏。

国家有关部门最近要求电影、电视剧等的创作要关注现实主义题材,少弄点什么宫斗剧,伪历史剧。我很赞同这个意见。像李福昌这样的经历,完全可以创作一部现实主义的影视作品。要创作出这样一部反映现实主义题材的好作品,不那么容易,但绝对不是做不到。关键是创作人员愿不愿意下苦功夫。不仅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更要有对中国农民的深厚感情,对我们的人民有着更高境界的热爱。同时在细节的描述上更要符合实际,真实地表现出这几十年来中国农民的变化,表现出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

我想,所谓现实主义作品,绝对不只是那些所谓都市青年男女们的类似小资的爱情,那样的现实是肤浅的。而像李福昌这类农民的生活和经历,在文艺作品中,才有可能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只是这个活儿不那么容易做,就看我们的创作者是不是真有这样的良心了。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1161430.html

上一篇:所谓各类陷阱
下一篇:人性,不完全是人欲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