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九一八断想

已有 3248 次阅读 2012-9-17 15:4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九一八

最早听说“九一八”是在什么时候,原来以为记不起来了,但是突然间,想起来了,那还是在托儿所的时候。应该是1953年到1955年间吧。再往前,年纪太小,演不了,再往后,就上小学了,这事就过去了。当时,托儿所阿姨总让两个小朋友演“放下你的鞭子”。这是一个抗战初期的活报剧,好多老电影里都有这个活报剧的情节。说的是一个老汉和他的女儿在“九一八”之后,流落到关内,以卖唱为生。那女孩因为唱着唱着哭起来了,老汉觉得演砸了,就拿鞭子抽打自己的女儿。看客中有一男子看不下去了,就走上前去,喝止老人,“放下你的鞭子”。而后,那女孩便哭诉说,不能怪她爹打她,因为她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被日本人占领,实在伤心,所以才忍不住哭了出来。这时全场观众都一起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群情激愤,同仇敌忾。这时大幕落下。
在这出短短的活报剧里,那女孩唱了一首歌,至今印象深刻。“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国民党的军队有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当时,年纪小,听这样的歌没有什么感觉。但在今天听起来,仍然觉得悲愤异常。
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基本不会说起日本人三个字,一提到日本,就是日本鬼子。如果单说鬼子二字,一定是指日本的鬼子,除非特定在前面加上国名,才指其他国家的侵略者,如美国鬼子捂的。
1964年,与中国大陆没有外交关系的日本贸易组织,在北京办了一个日本工业展览会。当时,在北京展览馆的广场上,同时升起中国与日本的国旗。当时奇怪的是,日本国旗中的那个红膏药,周围有四个口子,很是扎眼。当时我们也不懂这是怎么回事,以为日本国旗一直就有这四个口子。后来有同学说,日本是战败国,他们的国旗上就一定要有这四个口子。当时听得我将信将疑。后来再看到日本国旗的时候,那上边似乎再也没出现过那四个口子,所以至今也没彻底明白那四个口子是不是与战败国有关。
日本展览会举办期间,听同学说,很多老战士看到日本国旗就气愤得不得了,恨得牙根痒,说这他妈小日本的破膏药旗又到中国耀武扬威来了。可是看着生气,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在底下乱骂。后来知道,那是周总理和日本的友好人士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办的这个日本工业展览会,为促进中日贸易,这个作用还是积极的。
小时候看电影,反映抗日战争的电影是最多的,比如《鸡毛信》,比如《平原游击队》。而后者基本上早就家喻户晓了,剧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也是人人皆知的英雄人物。连饰演日本小队长松井的方化,也成了演日本鬼子的专业户。除了松井外,在《甲午海战》中也演日本舰队的军官。反正一在银幕上看到方化饰演的角色,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日本鬼子。老松井在《平原游击队》里有一句很一般的台词:“你家有地道?到你家去吧。”这都成了当时孩子们经常调侃的段子。小孩们想到谁家去玩,就会先把这句台词搬出来,然后大家轰然一笑,便结伴而去。电影里的日本鬼子说起中国话来,都有一股特别的味道,也不知道当年的日本鬼子是不是这么说的,反正电影里的日本鬼子说起中国话来都是这个味,不像现在有的就干脆是标准的中国普通话。
和普通的日本人接触得不太多,但总的感觉日本人至少在接触的最初时期不太好打交道。不知道这是个人的性格呢,还是一种骨子里的傲慢。我有个远房亲戚,跟日本人来往较多,据说有些日本朋友。有一次,我偶然去了他们家,正好有一个日本人在他们家里。当然,这位亲戚也很有礼貌地向我介绍了这位日本人,只是这位日本老兄也只点了下头,再也没话了。不知道是不是他不会说汉语,还是怎么地,反正我跟他也吃冰棍拉冰棍——没话(化)。我到了也没想明白,这个日本人跟我们家这位亲戚怎么就成了朋友。反正他在他们家又吃又喝,也没有什么话可聊的。我不知道这样的朋友交往起来有什么意思,我反正没待多会儿就赶紧走了,不爱看日本人耷拉着脸的那副德性样。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613664.html

上一篇:职业、事业和事业心
下一篇:日本侵华对一个普通家庭的影响

1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