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天之骄子”的沉浮

已有 3273 次阅读 2013-1-27 20:2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天之骄子

大学生什么时候开始被称为“天之骄子”,应该是在八十年代左右吧。反正在文革前,大学生们并没有这样的称呼。那个时候,能上高中已属不易,从高中再去考上大学,就更难了。虽然当时能考上大学的人真可谓凤毛麟角,但是那个时候,人们对大学生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今天分析起来,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大学生毕业后,工资并不高。五十年代,大学毕业生的实习工资是62元,后来到了六十年代,实习工资就成了56元,而实习期结束后的正式工资才是62元。至于这个标准是从哪年变动的,我不太清楚,有人记的是1957年,也有人记忆中可能更早,也有人认为是在60年以后。这个情况我实在没处了解,姑且放在这里存疑。且说56元钱,不过是略高于北京市属企业四级工的工资,而62元,要比五级工的工资还要略低一些。更要命的是,一旦拿了62元,再有等到什么时候升级提薪,就完全没准了。有的高校老师,57年毕业,到77年还在拿62元。这样的知识分子待遇,会有人羡慕吗?会有人称其为天之骄子吗?
其次,在政治上,大学生也不占什么优势。虽然在五十年代,对知识分子改造的政策主要是针对解放前从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但是自从1957年反右派运动之后,大学生这个群体也不认为是很纯洁的了。除了1957年有不少大学生被打成右派分子之外,后来也断不了揪出一些所谓有右倾倾向,或者反动学生之类的行为。其中除了极个别是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反社会的言行,更多的则都是错案。虽然这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极少数,但对大学生整体形象是极为不利的。
文革中,虽然大学生对自己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大力开展批斗行为,但大学生自己在工宣队、军宣队进校后,也成了主要的改造对象。文革前入学的大学生们,在离开学校后,算是毕业了吧,但都先要去部队农场或者其他农场进行劳动锻炼。经过这样一段锻炼时间后,才分配到工作岗位。
我们当年刚进工厂时,厂里的革委会领导就对我们介绍了一个刚分配到厂里的大学生的情况,领导对这个大学生极不满意,说他懒散,爱说怪话,虽然没有像对牛鬼蛇神那样进行所谓的专政行为,但也开会对他进行批判,说是要打消他的气焰。后来,我见过这位大学毕业生,其实这人挺好的,也很聪明,也没看出来他身上有厂领导所说的那些毛病缺点。不知道是不是厂领导一开始就在诬蔑他,还是他被批判后,精神有所萎顿,没有了原来的精气神。
我们厂后来分来一对文革前入学的大学毕业生。两人是情侣,感情很好,当时还没结婚,他们那时候也是挺浪漫的,一块在食堂吃饭,还你一勺我一勺地互相喂饭喂菜。这事我们没看见,但有不少老工人都看见过。他们对此很不以为然,说至于吗,贱不罗索的。这就是当年人们的传统观念,
当年厂里有一个老工人,经常喜欢说一句话,说,知识分子墨水喝多了,把心都染黑了。他为自己能说出这句话还挺得意的。不知道是他自己发明的,还是从别处趸来的。当然,他也不是光指的大学生们,也包括我们这帮刚从中专毕业来厂的学生。反正我们听这样的话是很反感的。
当然,从广大群众的眼里,大学生还是很了不起的。毕竟在那个年月,能上大学的人不多。所以也有不少城市姑娘在选对象时还是青睐大学毕业生。在她们看来,大学生就是跟一般小伙子不一样,他们有文化,有教养,聪明、文雅。这对女孩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正是由于大学生们在群众眼里的这些历史所带来的形象,所以1977年恢复高考时,虽然青年们都很向往考上大学,但没人以为,考上大学后会改变自己的什么命运。就是在宣传恢复高考的同时,媒体还要加上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考上就认真学生,考不上就安心工作。没有别的。那时候人们想得都很简单,就是想要有一个安心学习的机会。至于大学读完了会做什么,会对自己的命运有什么改变,估计大多数人没有想过。反正我就没想过,因为根本也想不出来。在此之前的工农兵学员,都是从哪儿来,再回哪儿去。所以我们根本不会知道我们在大学读完之后,自己的去向还会有什么变化。而且确实,有从工矿企业考上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就直接回到了原单位。当时也觉得这种做法没有什么不正常。后来,正是因为有了考研,有了各种招聘,这些回到原单位的大学毕业生才都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原来的单位,走上能让他们大展宏图的新的工作岗位。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人们对大学生的关注才不同以往。天之骄子的说法开始甚嚣尘上。大概直到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之后,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之后,这天之骄子的说法也就渐渐地退隐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657066.html

上一篇:一个高论
下一篇:拿到硕士学位之后的选择

2 李明阳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