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学生合唱团的演唱会《青春乐章》

已有 2761 次阅读 2013-6-6 12:3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青春, 演唱会, 合唱团

昨天听了学校学生合唱团的演出,演唱会的名称叫《青春乐章》,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这是在学校的音乐厅里演唱的,他们在事先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演唱会的开始,就唱了几首中国民歌,如《龙船调》、《花儿与少年》、《欢乐的那达慕》,其中《花儿与少年》在五六十年代就很时兴,那时候也有这支歌改编的轻音乐曲。这次合唱也是第一次听到。以前有过这支歌的女声合唱,这种混声合唱至少对于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民歌就是好听,不服不行。《龙船调》大约是八十年代时才听到过。一般都是女声独唱。这次多声部的合唱效果也很不错。《欢乐的那达慕》是第一次听,以前没听过。用汉语唱的,感觉还不错。如果用蒙语来唱,不知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演唱会上也有几支外国合唱歌曲,这些歌以前都没听到过。有《天空之城》、《枫叶之恋》,还有一首犹太民歌《Ya Ba Bom》。从和声上听,感觉效果一般,歌词也都是用外语唱的,听不太懂。对于国外的歌曲,对于外行来说,顶多就是听个热闹。好听的歌曲应该也是可以打动人的,不过那大多是比较熟悉的歌曲。完全陌生的歌曲要想打动听众,那这歌得有多么优秀才行啊。可是一般的歌曲估计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咱们也就别苛求这些歌曲了。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苏联歌曲《斯拉夫女人的送行》就非常感动。那是一支男声合唱歌曲,音乐一响起来,那种高亢振奋的旋律一下子就把我给抓住了。虽然歌词完全听不懂,但就是觉得好听和感人。

演唱会也穿插着独唱和器乐小合奏。我真的感觉,现在学生在大学之前的中学,所受到声乐教育和声乐训练太匮乏了。一听他们张嘴,虽然他们唱的是美声或者民歌,可是他们用声怎么听都是只像流行歌曲。最初的感觉就是没有底气,或者中气不足,似乎只会用轻声来唱。这怎么听都不像是年轻人在唱歌。虽然他们在音高上能达到某种高度,但是没有底气,这歌怎么听都不是味。

演唱会上演唱的歌曲,从和声上来说,基本上还是比较不错的,各声部之间也比较协调,音色也还很美。不过,他们好像更喜欢唱带有流行特色的歌曲,一唱起这些歌来,他们就表现得特别投入,声音也特别流畅。特别是返场时加唱的一些歌曲,这些特别表现得特别突出。而对于那些中国民歌,虽然也好听,但感觉不到他们内心的那种真诚的投入,或许我的感觉有点问题,可是这样的感觉就是挥之不去。

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的创作歌曲。从这些歌曲的旋律来说,能够看出他们是很努力的。但是,总是摆脱不了流行歌曲的味道。合唱歌曲也可以有流行特色,只是不能都是这一个味儿。创作歌曲要想能打动听众,那下的功夫可得大了,那要花费的功夫绝不是一星半点。我们当然不能苛求学生,不过,如果真要想在歌曲创作上有所收获,那就得下大功夫,下苦功夫。

虽说是参加合唱团训练和表演的学生,受到音乐理论的熏陶也要比其他学生多一些,但总的感觉似乎还是有较大的不足。具体不足在哪里,好像也说不清楚,但是这种感觉总是存在着。我总觉得,现在的流行音乐对于年轻一代的音乐素养,负面的东西多了点。那种东西听起来实在太贫乏,太干瘪。可是现在绕世界都是这玩意儿,让人躲都没处躲。虽然流行音乐在国内已经不那么景气了,可是一大堆垃圾还是在每天都制造着。西方有种说法,虽然他们的年轻人也喜欢听这些流行的东西,可是他们也管这类东西叫做rubbish。这种rubbish好像跟我们称为垃圾的东西在概念上略有不同。我们所说的垃圾一般是指又脏又臭,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而rubbish好像包括那些看上去挺美挺好,但在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的那类东西。比如,各种印刷精美的小广告,就属于这一类。

虽然对学生合唱团的表演提了这么多意见,但是我还是很感谢这些年轻人。至少他们给我们展现出一些已经很少能听到的美好的声音。在这些美妙的声音中,我们享受了美好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提出不少意见,其实是希望他们能做得更好。他们都是学生,在合唱团里的时间不是太多。可能我们的有些要求也有点过分,这些我们也都能理解。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他们能做得更好。美好的艺术形式,美好的音乐表现。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697083.html

上一篇:工科高校办社会科学
下一篇:观看幽兰京剧团进校园一百场演出

1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