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读《鬼吹灯》

已有 2866 次阅读 2013-7-18 20:5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鬼吹灯

《鬼吹灯》总算读完了,算起来得有两个多月了。最初在网上看到评论,说此书如何如何好看。而且两年前在收音机里也听到过这个小说的广播节目,当时觉得还是颇有吸引人的地方。于是就在当当网上买了一套。我也不知道一共多少册,等把书送过来一看,居然八册。八本书倒是不算贵,一共百十来块钱。于是开始读了起来,说实话,第一册读起来还是很引人入胜的,关节重重,峰回路转,作者很会编故事。而且往往在最危机的时候,能够化险为夷,似乎有豁然开朗之妙。于是一气读了四册,有点爱不释手的感觉。

在读的时候,因为书中有个人物王胖子,经常使用文革中的语言,而且说得也基本比较到位,于是觉得作者应该跟我们的年龄相仿佛。可是后来看到有些地方的语言,又觉得作者的年龄已经比我们小个十岁左右。再后来,索性到晚上去查作者“天下霸唱”的资料,居然一个小青年。这事有点意思。比我们小个三十来岁的人,能对文革中的语言运用得如此到位,也实属不易。要让我们今天再说出那时的语言,恐怕也不那么容易了。

在四册读完了之后,发现其中有些路数是相似的,比如,他们要到一个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样的怪事,突然出现巨大的危机,他们用尽浑身解数,似乎也不太可能力挽狂澜。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出现了什么情况,非人力所为,而把危机化解,他们都能转危为安。这种情况在最初看的时候,颇为吸引人。后来看得多了,知道基本就是这个路数,所以再看到那种危险的情况,心中已经暗想,肯定又会大难不死,所以这些情节的趣味性也就有所下降。

再往后看,第五册是写他们在文革中在东北兵团所遇到的一些奇事。这在时间上是往回写,可能是要为后面的一些描写做铺垫。趣味性还有,但不是很浓。到第六册,写到南海遇险,觉得特别怪异。那里写的情节要在我看,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作者写的跟真事一样。这种过于怪异的描写,就让人很难以置信,这对我的吸引力就大为下降。

另外,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民间诡异的传说,在前几册,都有一些尽力用科学去解释,这还有点意思。但在后面的几册中,这些传说中有的就不再解释,任意说成是曾经的事实。如所谓湘西赶尸,就说得有点神乎其神,还把它当成真事。

这书看到后来,就有点吃力了。所谓吃力,就是实在读不下去了。那些情节再怪诞,也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要坚持读下去,只是因为没有读完。到了后来,读后面这几册都是有点敷衍差事。其实完全不读,应该什么问题都没有。不过因为是花钱买来的书,不读完了就扔一边,有点对不起自己花的银子。好歹也得读完了,算是有始有终。

总的来说,这本书涉及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文笔也还算可以。但是如果像网上有些评论的那样,称其为一部奇书,是继金庸武侠之后的好书,可能有点过了。因为有些内容实在太离奇了。离奇得过过分,就不是离奇,而是荒谬。如果荒谬,不仅不可信,而且会让人失去兴趣。

书中大量涉及易经、八卦、风水等。这些东西,我对它们也没有太大的兴趣。虽然很多人都喜欢研究这些东西,可是迄今我也没有见过那些说的神乎其神的人拿这些东西做出过什么正经事。易经这事,说起来似乎很有规律,但因为世事都极复杂,要能把复杂的世事用那些有规律的理论说清楚而且不会自相矛盾,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是现在的一些善男信女往往对这些能说会道的人信之不疑,所以即使他们说的有些不圆滑,一般也听不出来。另外,书里说,现在做天气预报是看大气中的气压、环流等等,而中国的古人则不止看云图,还要观星象。反正书里的这些理论没有能够说服我。星象与气候到底有什么关系,看了书里的分析,我还是没有弄懂。

《鬼吹灯》这类书,如果没看过,闲暇时看看消磨时间未尝不可。只是别拿它当真。当然,其中有关倒斗(即盗墓)的有些事情,看了之后,还是多少了解一些。不过也仅此而已。难不成会有人也会把这套东西学了去,也去做那摸金校尉?估计一般不会有人这样干。如果真有人想学着干这一行,还是劝他拉倒吧。干这个即使侥幸发了财,那也是个极有风险的勾当。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709289.html

上一篇:父亲学英语、教英语
下一篇:又访内蒙草原

1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